首頁 自控力: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

充滿壓力的國度

字體:16+-

很多人對意誌力的理解是這樣的:它是一種個人特征、一種美德、一種你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的東西、一種麵臨困境時突然爆發出的力量。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並不是這樣的。意誌力是一種不斷進化的能力,是每個人都有的本能。它詳細地記錄了身體和大腦的狀態。但我們也發現,如果陷入壓力或抑鬱,人的大腦和身體就可能互不協調。意誌力會受到多方麵的影響,比如睡眠不足、飲食不良、久坐不動和各種消耗能量的事情,或是身心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之下。對每一位堅信意誌力是態度問題的醫生、飲食顧問和愛嘮叨的另一半來說,這項研究會告訴他們事情的真相。的確,你的態度很重要,但你的身體也不能掉鏈子。

科學洞見也告訴我們,壓力是意誌力的死敵。但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壓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有時,我們甚至想方設法增加自己的壓力,比如拖到最後一分鍾、批評自己太懶、說自己沒有自控力,以此來激勵自己。或者,我們會通過對別人施加壓力來敦促他人,比如調高辦公室空調的溫度,或在家裏繃著一張臉。這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從長遠的角度看,沒有什麽比壓力更消耗意誌力了。壓力和自控的生理學基礎是互相排斥的。應激反應和“三思而後行”反應都能幫助我們管理能量,但是它們會將能量和注意力引向不同的方向。應激反應讓身體獲得能量、按照本能行事。這些能量不會流入大腦,因此你也就無法做出明智的決定。“三思而後行”反應將這些能量輸送進大腦——不是大腦所有的區域,而隻是負責自控的前額皮質部分。壓力讓你關注即時的、短期的目標和結果,自控力則需要你的大腦有更廣闊的視野。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壓力,是提高意誌力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