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705866.html
2012-07-10 23:51:28|瀏覽273271次|評論106條
飛機上,座位旁邊坐著一位外國年輕人,他剛剛參加完湖南衛視“漢語橋”的比賽,要飛到石家莊找他在德國結識的朋友。
他是波蘭人,在德國學習工作了很多年,這一次代表德國參賽。比賽的成績不是特別好,但正好可以利用參賽完的時間在中國和朋友一起旅行。波蘭小夥說這一次可以在中國待九十天。我好奇:“你不用工作嗎?”他說他還沒有固定工作,在德國打工掙點錢,然後就去周遊世界,他說他去過很多國家,認識了很多人,旅行改變了他的人生。繼續好奇,我問他多大了。他說,現在已經二十八歲了,不過還可以再盡情晃**幾年,然後再把生活固定下來。
一個二十八歲的波蘭小夥還可以如此自由自在地過著“年輕人”的生活,讓人好生豔羨。在中國,一個二十八歲的小夥子該是什麽狀態?二十八歲的中國年輕人已經不再年輕,我們在著急地戀愛結婚生子,著急地買房買車,著急地拚事業。我們在焦慮著如果三十歲還不能出人頭地,這輩子可能就“完”了。
我依舊好奇於波蘭小夥的“晃**”狀態在別人眼裏是不是很另類,他對我的問題表示很驚訝,他說在他生活的環境裏很多年輕人都是這個狀態。他問我難道沒有出國旅行過嗎,沒有看過世界嗎,那你年輕時都做了些什麽?
我和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一樣,畢業後就開始按部就班地生活。一個二十八歲的中國小夥,如果還沒有一份固定的工作,還沒有結婚成家,整天晃**來晃**去,那他一定是主流社會輿論裏的另類,甚至還會被貼上“社會青年”的標簽。
“主流”了,“正常”了,不能說不好。但必須得承認,很多中國年輕人還是渴望能擁有一段“晃**的青春”,否則,我們也不會一看到別人在“晃**”內心就心生感慨。年輕就應該有年輕的狀態,遵從內心的奔放和自由,能按照自己內心的意願和興趣生活。比如,那位波蘭小夥對語言感興趣,便開始學習漢語,他從不考慮學習漢語能不能為將來謀生。而我們不行,大學選擇專業時就必須考慮將來的就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