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會讀書

02

字體:16+-

本書中九節《每月例話》是插入的故事。其中《少年愛國者》《少年偵探》《少年鼓手》三節,題旨都是愛國。後兩節沒有什麽,讀了《少年愛國者》那一節,卻該知道一點:那種愛國未免偏於感情,即此為止,也還沒有弊病;若順此發展開來,以為本國的一切都是好的,不容他國人批評的,那就要不得了。那節故事很簡單:一個窮苦的意大利少年在海輪中,受了三個外國人周濟他的錢,那三個外國人喝醉了,批評意大利種種的不好,甚至於說意大利人是強盜。當“強盜”兩字剛說出口的時候,那少年把得來的錢丟到他們身上,怒叫道:“拿回去!我不要那說我國壞話的人的東西。”故事就此完了。那末了的動作與話語,就是通常讀小說的所謂“頂點”;人家侮辱我的同國人,我動怒而加以嗬斥,確是人之常情;若再加上一些敘說,表明聽取他國人的批評,不能純憑感情,有時很要理智,那自然同於蛇足。但純憑感情的愛國,往往流於狂妄,從唯我最好進到唯我獨尊,勢必至於蔑視他國,排斥他國。現代世界的紛擾不安,未嚐不是此種愛國心在那裏作祟。唯有知道己國的可愛在哪裏,忠心誠意地愛著;又知道己國的缺失在哪裏,與同國人共同努力,彌補此缺失,直到絕無缺失為止;那才是現代公民應持的態度。而那種態度是不憑理智不會有的。

此外《洛馬格那的血》《少年受勳章》《難船》三節,題旨都是舍己救人。舍己救人的動機,從一方麵說,是由於人己一體的觀念。既認定人己一體,他人將要遇到的災害,就如自己的災害一樣,若不竭力抵禦,不是對不起他人,簡直是對不起自己:這樣想時,自然表現出舍己救人的行動來。從另一方麵說,由於災害寧歸於我的觀念。——這種觀念的反麵,便是樂利寧歸於人;許多聖賢豪傑的存心,實在也不外於此。——既見災害到來,猜測其結果,必將有人受難,與其讓人受難,不如由我來受:這樣想時,自然也表現出舍己救人的行動來。以上兩種觀念原是相通的,不過前者著眼於己的方麵較多,後者著眼於人的方麵較多罷了。三節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抱著舍己救人的精神,顯然的,作者意欲教訓讀者,使讀者實踐這種人類社會間的美德,至少也得理解這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