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佳白茶的品飲之美,如東坡詩雲:“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
曆史上最早記載綠雪芽的,大概是明末清初的周亮工。清初,他在《閩茶曲十首》寫道:“太姥聲高綠雪芽,洞山新泛海天槎。茗禪過嶺全平等,義酒應教伴義茶。”然後自注:“閩酒數郡如一,茶亦類是。今年得茶甚果多,學坡公義酒事,盡合為一,然與未合無異也。綠雪芽,太姥山茶名。”明代崇禎年間,周亮工在浙江做官,降清後,又任福建任布政使等職,他對福建的風土民情、茶史茶事尤為精熟。此時此刻,周亮工詩中寫到的綠雪芽,就一定是白茶類嗎?恐怕未必。
綠雪芽在明末清初,到底屬於什麽茶呢?是白茶類,抑或是綠茶類,要想得出正確的結論,就需要梳理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來做出進一步的證明。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6),寫下《羅岕茶記》的長興知縣熊明遇,遭到魏忠賢一黨的陷害被貶,治兵福寧道,即今天的福建寧德地區。據考證,熊明遇是在萬曆四十八年的三月,首次登上福鼎太姥山的。恰逢太姥山的新館落成不久,熊明遇便借東坡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為新建取名“鴻雪館”,以表達自己被放逐貶外的鬱悶心情。那時的福鼎不像今天,還屬東南海陬、蠻荒之地。接著,他又為“堯封太姥之墓”旁的岩洞,題書“鴻雪洞”,並落款“福寧治兵使者熊明遇書”,鐫刻至今,曆曆在目。
三月十五日,熊明遇寫下《登太姥山記》一文,收錄到他的著作《綠雪樓集》中,表達了他對太姥山“餘為之低徊不能去”的留戀。並賦詩一首:“我愛此山難屢至,猶如雪上印飛鴻。且為署題鴻雪館,武陵春水學仙蹤。嗚呼,閩海無鴻亦少雪,太姥萬古高嶻嵲,精氣凝成無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