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他離開這個世界也已三十七年。政聲人去後,塵埃落定,對他的功過已有評說,以後也許還會爭論下去。但對作為文章家的他還研究不夠,這筆財富有待挖掘。毛說革命奪權靠槍杆子和筆杆子,但他自己卻從沒有拿過槍杆子。他手下有十元帥、十大將,一千多個將軍(1955年第一次授銜將官以上1052人),從井岡山起兵到定都北京,抗日、驅蔣、抗美,談笑間強敵灰飛煙滅,何等瀟灑。打仗,他靠的是指揮之能,馭將用兵之能。但筆杆子倒是一輩子須臾不離手,毛筆、鋼筆、鉛筆,筆走龍蛇驚風雨,白紙黑字寫春秋。雖然他身邊也有幾個秀才,但也隻是伺候筆墨,實在不能為之捉刀。他那種風格,那種語言,那種做派,是浸到骨子裏,溢於字表,穿透紙背的,隻有他才會有。中國是個文章的國度,青史不絕,文章不絕。向來說文章有漢司馬、唐韓柳、宋東坡、清康梁,群峰逶迤,連綿不絕。毛澤東算得一個,也是文章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險峰。
思想與氣勢
毛文的特點首在磅礴淩厲的氣勢。毛是政治家、思想家,不同於文人雕蟲畫景,對月說愁,他是將政見、思想發之於文章,又借文章來平天下的。
陸遊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文章之勢是文章之外的功夫,是作者的胸中之氣、行事之勢。勢是不能強造假為的,得有大思想、真城府。我在《美文是怎樣寫成的》一文中曾說到古今文章家有兩種,一是純文人,一是政治家。文人之文情勝於理,政治家之文理勝於情。理者,思想也。寫文章,說到底是在拚思想。隻有政治家才能總結社會規律,借曆史交替、風雲際會、群雄逐鹿之勢,納雷霆於文字,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宣揚自己的政見。毛文屬這一類。這種文字不是用筆寫出來的,是作者全身心社會實踐的結晶。勞其心,履其險,礪其誌,成其業,然後發之為文。文章隻是他事業的一部分,如冰山之一角,是虎之須、鳳之尾。我們可以隨便舉出一些段落來看毛文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