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中生必讀經典(套裝全7冊)

中篇 我的寫作

字體:16+-

文章為思想而寫

人們為什麽寫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為了傳遞信息,傳播知識,為了創造藝術,創造美感。但還有更深的一層,就像開礦一樣,是為了開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當然,並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新思想,但有新思想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這也是寫作人追求的理想。

我自己最早寫文章是學生時代作文,那主要是為了學習字詞句的組合,好比小孩學步,隻要會走,還談不上走的目的。再後來寫文章是當記者,是為傳播信息。新聞屬平實一類的文體,以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的分類法,是消極修辭,隻求內容之實,不敢求形式華麗。但因采訪之需,要接觸各種人和事,感情常被感染,於是我又明白,文章是表達情感的。又因南北奔波常行名山大川之間,感於自然之美,再勾起肚子裏小時讀進去的那些美文,又明白文章是要表達和創造美感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增加,許多事理在胸中衝撞、激**和沉澱,許多想法從無到有,許多事從不懂到懂,我漸漸明白,文章還有更深一層的目的,它是用來開采和表達新思想的。

前些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描寫敘述的美,寫景、狀物、述事、傳遞信息、傳播知識等,求的是準確、幹淨。第二層是情境之美,即要寫出感覺、感情、美感。第三層是哲理之美,即要寫出新的思想。這種美在文學作品中有,在許多政論、哲學和科學論文甚至講話中都可找到。隻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當然,兼有其他的美更好)。我們平時看報紙、讀社論、聽講話,大部分時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為這些文章講話隻到了傳遞信息、決定、指示這一層,還沒有給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講話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閃電劃過夜空,你會有永久的記憶。比如**十年我們已經習慣了一切按最高指示辦,報上文章無不重複著這樣的話。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報》冒出一篇文章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出一個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們對這篇文章記憶猶新。再細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傳下來成為經典,除有藝術之美外,大都是因為它首先說出了一種前人沒有說出的新思想。如“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親賢臣,遠小人”等,這些哲理名言都讓人常讀常新,而這些文章也得以代代流傳。可以說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這些文章在人們頭腦裏代代繁殖的種子。當然,光有種子的顆粒還不行,還得有茂盛的枝幹花葉,所以文章還得有文采,還得有前兩個層次的襯托。作為文學作品,如果三個層次都達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嶽陽樓記》,有洞庭湖景色的描寫之美,有作者由此引發的情感之美,而最後又推出作者獨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達到了一種哲理之美。這篇文章所以能流傳千古,氣貫百代,老實說,主要是因為這句話,這一個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