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夜青語”的後台,我們經常碰見如下的提問:提問一:
“我找不到工作,是不是我簡曆寫得不夠好?求破?”
提問二:
“剛遇到一個事。讓我迷茫了,我是一個大一的新生,高中的時候當了4年的班長,現在上大學了,我還是特別想當班長,我也相信自己有這個實力。我是個農村的孩子,一開學我就積極地跟我們管班的班助聯係,聊天,給他幫忙什麽的,剛開始的時候班助有什麽事都找我,後來又來了個同學,應該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現在大部分時間班助隻找他,不找我了(ps:因為我是農村來的,長得顯老,衣服也不太修邊幅),我現在該怎麽辦?能不能給我點建議,謝謝了。”
如果你們是答疑者,該怎樣回答他們呢?以下是我們的回答:
答提問一:
除了簡曆的問題,你還能發現有哪些原因會導致你找不到工作?
答提問二:
你怎麽確定你的問題是你因為顯老或衣服不夠好,而不是因為你溝通能力不足才導致別人不找你呢?
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兩位提問者共同的問題?他們都陷入了同樣的邏輯陷阱:簡單歸因。
所謂簡單歸因是指我們容易將事情的結果簡單地歸咎於由某一種或多種顯而易見的原因而引起。但是這些原因僅僅是某種表象,在這些表象背後,還有更深的原因,卻被忽視掉了。
比如第二個問題的提問者在得到我們的回複之後,又留言道:
“首先謝謝您的解答,我自己理解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太想當班長了,有些太愛表現,太急功近利了,所以自己就亂了陣腳,不知道這個原因是不是多一些,便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反感。”
你看,經過提醒,他現在發現一個可能的新原因——自己的“急功近利”。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肯定他找到最根本的原因了沒有,不排除他隻是發現了次要矛盾,而漏掉了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