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段對話。
媽媽對5歲的弟弟小明說:9點了,你該上床睡覺了!
小明說:為什麽你不讓姐姐也去睡?(姐姐已經12歲了)
小明的邏輯有錯誤嗎?好像我們小時候也說過這樣的話呢。問題是小明認為姐姐也和他一樣應該上床睡覺,但是忘了媽媽肯定認為一個12歲的女孩子和一個5歲孩子的管理要求是不同的。
我們把這種錯誤叫不當類比,小孩子是很難發現這些不當類比的邏輯錯誤,但是這樣的錯誤在成年人中也比比皆是,而經常被灌輸成絕對正確的概念。
看看下麵這段話:
都說三角形結構是最穩固的,可我覺得在人際關係裏麵是最容易散架的。從進入大學宿舍裏麵就是我跟2個舍友關係好,可總覺得是那種不近不遠的關係。現在在準備考研,我有2個研友,彼此關係都不錯,可會覺得你跟這個要好了另一個就不開心了,總是兼顧不了,很苦惱,懇請大叔能幫我解答我這個小問題,我該怎麽做呢?
請問這個比方的錯誤在哪裏?
三角形結構穩定談的是物理結構,不是人際關係,這就是一個犯了不當類比錯誤的案例。
類比或者打比方是讓人快速理解新事物的好辦法,但是不當類比也能讓人不知不覺就中招。當年美國總統布什為了說服民眾支持他攻打伊拉克,把獨裁者薩達姆類比成像希特勒一樣的反人類罪人,但是薩達姆對人類的危險性能和希特勒相比嗎?薩達姆根本就沒有征服世界的野心,而希特勒顯然有!而且薩達姆能對世界造成的威脅遠遠不如希特勒,顯然這裏布什總統利用不當類比激發群眾的情感效應,為他的戰爭決策買單。
最近有一個網絡大V因為嫖娼被抓,大家都知道他是薛蠻子。他被抓後有人把薛蠻子比做馬丁·路德·金,認為他受到了不當的迫害。說實話對於薛蠻子被抓的事情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把薛蠻子和馬丁·路德·金相比絕對是不當類比,馬丁·路德·金當年的確是一路演講一路嫖娼,但他是為美國黑人人權事業奮鬥,薛蠻子雖然也提倡民主自由,可本質上他是借助這個民主自由的名義擴大影響力為他的商業利益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把薛蠻子比做馬丁·路德·金就是不當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