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張聞天(洛甫)曾有一段合作的蜜月,即1935年遵義會議後到1943年延安整風前。這也正是前麵所說張為黨建樹三大功勞的時期。據何方先生考證,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到1938年9月六中全會,兩人聯名(多署“洛、毛”)發出的電報就有286件。這時期他們以民族利益為重,小心合作,互相尊重。如西安事變一出,張主張和平處理,毛隨即同意。紅軍到陝北後到底向哪個方向發展,張要向北,毛要東渡,後來張又同意了毛的意見,並率領中央機關隨軍,“禦駕親征”。向來曆史上“明君”與“能臣”的合作都是國家的大幸,會出現政治局麵的上升期,如劉備與諸葛亮、唐太宗與魏征、宋仁宗與範仲淹的合作等。當毛稱張為“明君”,自己為“大帥”的時候,也正是中共第五朝興旺之時,總書記民主,將帥用心,內聯國軍,外禦日寇,民心所聚,日盛一日。這時毛分管軍事,隨著局麵的打開,其威信也水漲船高。張、毛合作的這一段蜜月期也正是全黨政治局麵的上升期。
但這時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賀子珍與毛不和出走蘇聯,江青乘虛而入。但是黨內高層幾乎一片反對聲,紛紛向張聞天這個總書記進言,就連遠在敵後的項英也發來長電,他們實在不放心江青的曆史和在上海的風流表現,認為這有損領袖形象。張無奈,便綜合大家的意見給毛寫了一信,勸其慎重考慮。誰知毛看後勃然大怒,將信撕得粉碎,說:“我明天就結婚,誰管得著!”他第二天就在供銷社擺酒,遍請熟人,卻不請張這個“明君”。時在1938年11月。這是毛與張的第一次結怨。
每一個曆史事件,哪怕是一件小事,就像樹枝上的一個嫩芽,總是在它必然要長出的地方悄悄露頭,然後又不知會結出一個好果子還是壞果子。江青的出現恰到好處,從私生活上講正是賀子珍的出走之際,從政治上講又正是毛澤東的地位已經初步確立之時(兩個月前剛開過六屆六中全會),他已有資格與上級和戰友們拍桌子。要是在遵義會議前,毛正落魄之時,估計也不會這樣發威。毛江結婚這個嫩芽後來結出了什麽政治果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實毛這一怒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他是文化的本土派,從骨子裏排斥留洋回來的人,瑞金時期對他的不公正讓他痛恨從莫斯科回來的人,延安整風他大反宗派主義,其實他心裏也是有一個“派”的。1938年周恩來從蘇聯養傷回來,順便轉述共產國際負責人的話,說張聞天是難得的理論家,毛憤而說:“什麽理論家,背回一口袋教條。”可知其內心深處的芥蒂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