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兒童與動物的這種美輪美奐的關係中也會時不時地出現一些奇怪的罅隙。兒童會突然被某一種動物嚇著,因而不想去觸碰或者看見任何一隻這樣的動物。這樣就形成了臨**常見的動物恐怖症——一種發生於兒童時代的精神神經性疾病的極為常見或許也是最早的形式。恐怖症常常與兒童到目前為止最感興趣的動物聯係在一起,它往往與某一隻動物無關。對城裏兒童來說,能成為恐懼對象的動物並不多,它們有馬、狗、貓偶爾還有鳥。極常見的小動物有甲殼蟲和蝴蝶。在這些恐怖症中所表現出來的無意義、無節製的恐怖有時與兒童僅從小人書和童話故事中認識的那些動物有關。在極少數情況下,我們有可能發現到底是什麽使得兒童很不尋常地將這種動物選擇為恐懼的對象。我要感謝阿伯拉罕給我說了一個病案。在這一病案中,這位小患者自己解釋說,他怕黃蜂是因為它們的顏色和條紋使他想起了虎,這可是一種無論如何都讓人害怕的野獸。[139]
關於兒童的動物恐怖症至今還沒有詳細的分析性檢查,雖然它們非常值得這樣研究。這一疏忽無疑是由於孩子年幼難做分析。因此,我們無法說自己已經了解了這些障礙的一般意義。我個人的意見是,也許到最後會發現這種恐怖症根本不具有一致的性質。不過,少數指向較大動物的恐怖症病案已證明它們是可以分析的,而且已經向調查者展露了它們的秘密。在每一例病案中,情況相同:在每一個案中患者均為男孩,他們的內心恐懼都與其父親有關,隻是早已被移置到動物身上。
每一位具有精神分析經驗的人都無疑會遇到這種病案,並從中得到相同的印象。然而,在這一主題上,我隻能引用為數不多的公開發表的詳細報告。引用的文獻不多,這是一個偶然情況,不應該就此認為,我們的結論是在一些零散考察的基礎上獲得的。例如,我要提到一位作者,他就是對兒童神經症有很深研究的來自敖德薩(Odessa)的伍爾夫博士(M.Wulff)[140]。在對一位9歲男孩的病史分析中,他報告說,患者4歲時患了恐犬症。“每當他看到有狗從大街上跑過時,他都會又哭又喊:‘小狗狗別咬我!我一定乖!’他說‘乖’是指‘不拉提琴’。”即指不**。(伍爾夫,1912,第15頁)“這位男孩的恐犬症”,作者解釋說,“其實是他的已被移置到狗身上的對自己父親的怕;因為,他那令人驚奇的叫喊‘小狗狗,我一定乖!’亦‘我不**了’,是指向他父親的。而正是這位父親曾製止他**。”伍爾夫加了一個腳注,它與我的觀點完全吻合,並且證明這種事是經常發生的:“在我看來,這種類型的恐怖症(恐馬症、恐犬症、恐貓症、恐雞症以及對其他一些家畜的恐怖症)在兒童中至少和夜驚(pavor nocturnus)一樣常見;一經分析,它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表明,它們不過是兒童對父或母的害怕向這些動物的移置。我還沒想好要不要將這同一機製推廣到恐鼠症上。”(同上,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