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以眼察人,以心觀心

九征第一

字體:16+-

人物性情,誌氣不同,

誌氣不同,形驗有九。

伏羲,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為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伏羲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後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他的神話傳說。

蓋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性質稟之自然,情變由於染習。是以觀人察物,當尋其性質也。)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聖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知無形狀,故常人不能睹,惟聖人目擊而照之。)凡有血氣者,莫不含元一以為質,(質不至則不能涉寒暑,曆四時。)稟陰陽以立性,(性資於陰陽,故剛柔之意別矣。)體五行而著形。(骨勁筋柔,皆稟精於金木。)苟有形質,猶可即而求之。(由氣色外著,故相者得其情素也。)

人物的本質,出自於人物的品格和德行,然而關於品格和德行的道理,是十分深奧並且微妙的。如果不具備聖人般非凡的洞悉事物的能力,一般人誰又能把它觀察探究明白呢?凡是有血氣的生命,無不把天地間的混元之氣作為自己的本質,秉承陰陽來確立自己的根本,容括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來構成自己的外在形態。如果具備了外部的具體形態,就可以借助他外部的具體形態來觀察探究內在的本質屬性了。

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矣。(質白受采,味甘受和,中和者百行之根本,人情之良田也。)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惟淡也故五味得和焉,若苦則不能甘矣,若酸也則不能鹹矣。)故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平淡無偏,群材必禦,致用有宜,通變無滯。)是故,觀人察質,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譬之驥,雖超逸絕群,若氣性不和,必有毀衡碎首決胸之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