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經》五十卷
苻秦兜佉勒國沙門曇摩難提等譯
《中阿含經》六十卷
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等譯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雜阿含經》五十卷
劉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阿含》與五百結集
阿含,亦作阿笈摩,亦作阿含暮,譯言“法歸”,謂萬法所歸趣也(《長阿含經》序)。亦言“無比法”,謂法之最上者也(《翻譯名義集》四),亦言“教”,亦言“傳”,謂輾轉傳來以法相教授也(《一切經音義》二十四)。本為佛經總名(吉藏《法華論疏》雲“阿含”名通大小。《四阿含》等為小,《涅槃》稱“方等阿含”,此即大也),今但以施諸小乘焉。
吾研究佛經成立之曆史,擬拈出四個觀念以為前提。
一、凡佛經皆非佛在世時所有,無論何乘何部之經,皆佛滅後佛徒所追述,其最初出者在佛滅後數月間,其最晚出者在佛滅五百年以後。
二、佛經之追述,有由團體公開結集者,有由個人私著者,前者成立之曆史可以確考,後者無從確考。
三、佛經有用單行本形式者,有用叢書形式者,現存之十數部大經,皆叢書也。而此種叢書,性質複分為二,有在一時代編纂完成者,有曆若幹年增補附益而始完成者。
四、凡佛經最初皆無寫本,唯恃暗誦。寫本殆起於佛滅數百年後,隨教所被,各以其國土之語寫焉。質言之,則凡佛經皆翻譯文學也。
《四阿含》者,則佛滅後第四個月,由團體公開結集一時編纂完成之四種叢書,曆若幹年後,始用數種文字先後寫出者也。此次結集,即曆史上最有名之“五百結集”。其情節具見於《四分律藏》(卷五十四)、《彌沙塞五分律》(卷三十)、《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二)、《善見律》(卷一)等書。今雜采略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