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詩:“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唐代的蒙山,是包含蒙頂山在內的群山叢嶺的範疇,並非現在專指蒙頂山的單山孤嶺的概念。蒙頂黃芽作為黃茶的麵目,隱約開始出現,大約是在明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寫得清楚:“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祛疾。”這裏的“真茶”,是專指綠茶。此時雅安的蒙山茶采用了悶黃工藝,黃芽黃湯,輕微發酵,使得蒙頂黃芽相對於綠茶稍溫不寒,溫和而不刺激胃腸。李時珍的記載,進一步指出了蒙頂黃芽從茶性上是區別於綠茶的。
凡是談及茶的發祥與品飲曆史,蒙頂山的曆史地位與發展高度,是其他茶區難以取代的。清代顧炎武的《日知錄》說:“自秦人取巴蜀後,時有茗飲之事。”這個結論,從目前的史料分析是客觀的。漢代王褒的《僮約》裏,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的記載。《僮約》是一份購買僮奴“便了”的用工合同,在這份長達600字的契約裏,王褒幽默地羅列了僮仆每日必做的繁瑣家務。其中的兩條,就是在家裏備具煮茶和去武陽買茶。漢時的“武陽”,即是今天四川眉山市的彭山區。王褒的用工規定,證實了漢代巴蜀地區的飲茶已經蔚然成風,茶也成了很普及的商品,而且在專門的集市,也能夠隨意買到。晉代,孫楚的《出歌》寫道:“薑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張載的《登成都樓》詩雲:“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上述文獻,說明了從晉代開始,茶的清香已經從巴蜀地區,逐漸開始蔓延傳播到了九州大地。
蒙頂山,是有確切記載的最早開始人工種茶的地方。山上有曆代的石碑可證,茶祖吳理真,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工植茶的種茶人,但他是否生活在西漢,值得存疑。後世關於吳理真的傳說很多,我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對比證實:吳理真應該是南宋人,或者是無數種茶人中的一位傑出的農民代表,隻是有幸載入了茶葉種植史而已。蒙頂山天蓋寺遺存的雍正六年的“天下大蒙山”石碑上,刻有 “曰祖師吳姓,法名理真,乃西漢嚴道,即今雅之人也”,“隨攜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乎異常,唯二三小株耳。” 應是後世的斷章取義和有意神化。因為《天下大蒙山碑》中的吳理真事跡,來自於《宋甘露祖師像並行狀》碑。而在宋代《金石錄》記載的《宋甘露祖師像並行狀》中,清晰地表明了吳理真是宋代的甘露祖師。從中可以看出,《天下大蒙山碑》是對《宋甘露祖師像並行狀》的誤讀。這種有意或無意的誤讀,在茶的諸多傳說中並非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