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茶路無盡(修訂版)

猴魁瓜片與鬆蘿

字體:16+-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古徽州不僅風景優美,而且自古好茶迭出。尤其在明清以後,休寧鬆蘿、頂穀大方、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黃山雲霧等茶,名重天下。

安徽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與茶的曆史淵源頗深。徽茶最早的文字記錄,見於兩千多年前的《桐君錄》的記載:“酉陽、武昌、廬江、晉陵,皆出好茗。”漢與晉時的廬江郡,管轄現在的安慶、六安、合肥等地區。

東漢的華佗,是安徽亳州人,他一定是長期飲用家鄉的徽茶,才能總結出“苦荼,久食益意思”的高論。到了唐代,敦煌遺書《茶酒論》謂之 “浮梁、歙州,萬國來求”,這裏的歙州,包括了今天的黃山、績溪、婺源等地。

宋代以後,皖南茶區名茶崛起,尤其是在明初,罷造龍團鳳餅以後,炒烘散茶一枝獨秀。鬆蘿茶一經問世,便名滿天下,其炒焙、揉撚、精製之功,不僅影響了周邊的烘青綠茶,甚至影響了烏龍茶的誕生。明代馮時可《茶錄》記述:“徽郡向無茶,近出鬆蘿茶,最為時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後於徽之鬆蘿結庵,采諸山茶於庵焙製,遠邇爭市,價倏翔湧。人因稱鬆蘿茶,實非鬆蘿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氣甚香,味更清,然於虎丘,能稱仲,不能伯也。”從文中可知,鬆蘿的製茶技術,來源於蘇州虎丘茶,由久居蘇州的大方和尚,把綠茶的炒烘技術帶到了徽州,並加以改良。但馮時可也承認,鬆蘿的品質,還是無法超越虎丘茶的,其品質之別,可能與茶種有關。

虎丘茶,可惜在明代已經絕種,我們隻能從傳世不多的文獻中去感受、其絕塵脫俗的芬芳了。明末蘇州狀元文震孟說:“吳山之虎丘,名豔天下。其所產茗柯,亦為天下最,色香與味在常品外。如陽羨、天池、北源、鬆蘿,俱堪作奴也。”康熙年間,顧湄的《虎丘山誌》記載:“葉微帶黑,不甚蒼翠,點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宋人呼為白雲茶。”《蘇州府誌》也說:“烹之色白,香氣如蘭。”吳士權《虎丘試茶詩》雲:“虎丘雪穎細如針,豆莢雲腴價倍金。後蔡前丁渾未識,空從此苑霧中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