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國故,在現時確有這種需要。但是一般青年,對於中國本來的文化和學術,都缺乏研究的興趣。講到研究國故的人,真是很少。這原也怪不得他們,實有以下二種原因:1.古今比較起來,舊有的東西就很易現出破綻。在中國,科學一方麵,當然是不足道的;就是道德和宗教,也都覺淺薄得很。
這樣,當然不能引起青年們的研究興趣了。2.中國的國故書籍,實在太沒有係統了。曆史書,一本有係統的也找不到;哲學也是如此。就是文學一方麵,《詩經》總算是世界文學上的寶貝,但假使我們去研究《詩經》,竟沒有一本書能供給我們做研究的資料的。原來中國的書籍,都是為學者而設,非為普通人、一般人的研究而做的。所以青年們要研究,也就無從研究起。我很望諸君對於國故,有些研究的興趣,來下一番真實的功夫,使彼成為有係統的。對於國故,亟應起來整理,方能使人有研究的興趣,並能使有研究興趣的人容易去研究。
“國故”的名詞,比“國粹”好得多。自從章太炎著了一本《國故論衡》之後,這“國故”的名詞於是成立。如果講是“國粹”,就有人講是“國渣”。“國故”(Nationalpast)這個名詞是中立的。我們要明了現社會的情況,就得去研究國故。古人講,知道過去才能知道現在。國故專講國家過去的文化,要研究它,就不得不注意以下四種方法:
一、曆史的觀念現在一般青年,所以對於國故沒有研究興趣的緣故,就是沒有曆史的觀念。我們看舊書,可當他做曆史看。清乾隆時,有個叫章學誠的,著了一本《文史通義》,上邊說:“六經皆史也。”我現在進一步來說:“一切舊書——古書——都是史也。”本來曆史的觀念,就不由然而然的生出興趣了。如道家煉丹修命,確是很荒謬的,不值識者一笑。但本來曆史的觀念,看看他究竟荒謬到了什麽田地,亦是很有趣的。把舊書當做曆史看,知他好到什麽地步,或是壞到什麽地步,這是研究國故方法的起點,是“開宗明義”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