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後的皇室(全3冊)

第二章 曇花一現的“百日維新”

字體:16+-

要想正確理解是什麽導致“百日維新”戛然而止,就有必要對一個話題進行初步研究,而這個話題並未引起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西方學者的足夠重視。我在這裏指的是倫理道德與憲政理論和實踐。慈禧太後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實際上掌權,都得益於這種倫理道德政治的影響。

自光緒帝1875年即位到1888年執政期間,朝政大權落在鹹豐皇帝(1851—1861) 的遺孀慈禧太後手中。慈禧是同治皇帝 (1862—1874)的母親。同治帝是鹹豐之子,他沒有子嗣。慈禧太後居住在紫禁城西宮,所以被稱作“西太後”。鹹豐皇帝的正宮皇後則被稱作“東太後”,她比慈禧去世早。此後,西太後慈禧掌握了朝政大權,人們通常尊稱她為“老佛爺”或者“老祖宗”。

事實上,從1875年到1888年間,慈禧在宮中的地位相當於攝政王,盡管在中國攝政王從來不會讓女人擔任。由皇後或皇太後攝政,這種情況被稱作“垂簾聽政”,即皇後或皇太後坐在皇帝禦座後的簾子後麵,決定朝中事務。此成語自唐高宗 (650—683年在位) 以來沿用至今。皇太後將政權返還給成年的皇帝,則被稱作“歸政”或“撤簾”。宋朝也曾先後出現過兩位太後攝政,和上述的“西太後”行使相似的權力。

1888年,清政府頒布了兩項重要的詔令,其中一項是昭告天下,宣布皇帝即將大婚。按照中國傳統習俗,這意味著皇帝已成年,另一項是太後在來年二月將歸政,交還皇權。同年,朝廷還正式宣布,頤和園即將完工。眾所周知,慈禧退隱後,打算將頤和園作為“頤養衝和”之所。

1889年初,時年19歲的光緒皇帝舉行了婚典。婚後,光緒帝立即舉辦了親政大典,親自收回屬於自己的皇權。皇後(後來被稱為隆裕皇後)是慈禧之弟葉赫那拉·桂祥的女兒。慈禧太後希望借這次政治聯姻,進一步鞏固其自身和葉赫那拉氏族的影響力和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