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國之成立,必有一定重心,我國號稱禮教之邦,注重的就是五倫。古之聖人,於五倫中特別提出一個“孝”字,以為百行之本,故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全國重心在一個孝字上,因而產出種種文明,我國雄視東南亞數千年良非無因也。自從歐風東漸,一般學者大呼禮教是吃人的東西,首先打倒的就是孝字,全國失去重心,於是謀國就不忠了,朋友就不信了,戰陣就無勇了,有了這種現象,國家焉得不衰落,外患焉得不欺淩?
我輩如想複興中國,首先要尋出重心,然後才有措手的地方。請問:應以何者為重心?難道恢複孝字嗎?這卻不能,我國有某學者,戊戌政變後,高唱君主立憲,後來袁世凱稱帝,他首先出來反對,說道:“君主這個東西,等於廟中之菩薩,如有人把他丟在廁坑內,我們斷不能洗淨供起,隻好另塑一個。”他這個說法,很有至理,父子間的孝字不能恢複,所以我輩愛國誌士,應當另尋一個字,以代替古之孝字,這個字仍當在五倫中去尋。
五倫中君臣是革了命的,父子是平了權的,兄弟朋友之倫,更是早巳拋棄了,猶幸五倫中尚有夫婦一倫,巍然獨存。我們就應當把一切文化,建築在這一倫上,全國有了重心,才可以說複興的話。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積愛成孝,所以古時的文化建築在“孝”字上。世間的丈夫,無不愛其妻也,積愛成怕,所以今後的文化,應當建築在“怕”字上。古人雲:“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故“孝”字可以為全國重心,同時可說,“天下豈有無妻之國哉”,故“怕”字也可以為全國重心,這其間有甚深的哲理,諸君應當細細研究。
我們四川的文化,無一不落後,唯怕學一門,是很可以自豪的。河東獅吼,是怕學界的佳話,此事就出在我們四川。其人為誰?即是蘇東坡所做《方山子傳》上的陳季常。他是四川青神人,與東坡為內親;他怕老婆的狀態,東坡所深知,故作詩讚美之曰:“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四川出了這種偉人,是應當特別替他表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