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在狂歌全盛時期出現,借由浮繪的名勝圖磨練寫生的技巧,隨後,於寬政八年[18]師事司馬江漢[19],研究西方油畫的畫風,再加上自己原有的技術,創造了北齋流的山水。他的單幅錦繪有《富嶽三十六景》《諸國瀑布巡禮》《諸國名橋奇覽》《琉球八景》,繪本則有《江都勝景一覽》(寬政十一年[20]出版)、《東都遊》(享和二年[21]出版)、《山複山》(文化元年[22]出版)、《隅田川兩岸一覽》(文化三年[23]出版)等。關於錦繪的山水,我已經在別處評論葛飾北齋,此處將以繪本為主。北齋的名勝繪本全都是狂歌的畫讚,與後來的傑作《富嶽三十六景》及《諸國瀑布巡禮》相比,這時尚未發揮他獨特的技巧。舉例來說,《勝景一覽》中,利用夕照雲霞遮蔽遠景,這種手法猶如古代的大和繪卷[24],此外,人物身高極高,無法跳脫歌麿的影響,相當可惜。盡管如此,看看這些繪本之中最優秀的《隅田川兩岸一覽》,可以窺知北齋很早就熟習寫生的技巧,同時對戲作者的觀察十分敏銳。在這個時代的北齋身上,反而看不到晚年大成時期。經常令我心生不滿的中國畫影響,不由得心生歡喜。《富嶽三十六景》與《諸國瀑布巡禮》的配色及構圖,是北齋不朽的傑作,然而其船舶、人物、樹木、房舍、屋瓦,經常使人感到中國的風情。例如東都駿河台的圖、佃島的圖,又或是武州多摩川的圖,乍看之下,完全不具日本風味。相反地,《隅田川兩岸一覽》時的筆力仍然恣意灑脫,忠實地寫生出文化初年的江戶,完全滿足了我的願望,感受到都會情調。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衝浪裏》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甲州三阪水麵》
《隅田川兩岸一覽》由三卷構成。畫麵猶如展開繪卷一般,下卷銜接上卷,一覽春夏秋冬,連續四季的隅田川兩岸風光。開卷後映入眼簾的光景便是高輪[25]的黎明,坐在馬上、寂寥地披著旅行披風的旅人,後方則是同樣戴著鬥笠的幾名旅人,前前後後走著,行經奉茶女子佇立的茶水棧前,茶水棧的葦簾綿延放眼所及之處的數間店家,連接成半圓形的海岸,海麵遙遠處的浪潮上,有一艘裝飾著正月鬆樹飾品的大型船舶,桅杆與晴空的富士一起巍然聳立。第二幅圖則是戴著頭巾穿著裃[26]的武士、町人[27]、棟梁[28]、帶著孩子的婦女、穿振袖的姑娘、搬行李的男仆,一起搭乘渡船,兩名船夫腰上係著大型的煙盒,站在船頭及船尾,撐著船槳往佃[29]的方向前進。第三幅圖有兩名孩童,放著紙風箏,在狹窄的橋上奔跑,從橋上遠眺船桅、茅草屋頂之間的佃島,遠方橫越的永代橋上,人潮熙攘。三叉路的岸邊(第四幅圖),白魚船[30]張開四手網[31]。櫻花綻放的河岸景色(第五幅圖),很快地轉換成新綠欲滴的元柳橋[32]夏季風景(第六幅圖),在這幅畫中,有一名背著包袱的男子,獨自坐在橋的欄杆上扇著扇子,兩名撐著藍底陽傘的女藝伎邊走邊聊天。旁邊一名為了工作方便,把和服下擺夾進腰帶裏的男子舉起一隻手,指著河麵熱鬧的漁船,仿佛聽見寧靜初夏的多雲天空中,傳來杜鵑鳥的啼叫聲。時節終於進入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