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夫茶的泡法中,常常將沸水淋於茶壺的表麵,壺外追熱,內外夾攻,以保證壺內的茶湯,盡可能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對於鳳凰單叢、武夷岩茶等傳統型的烏龍茶,通過淋壺為壺加溫,可明顯影響茶湯的滋味與香氣的表達。但對於清香型鐵觀音、普洱生茶等發酵輕的茶類,淋壺追熱,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甚至會加重茶湯的苦澀程度。因此,在泡茶時,要因地製宜,因茶而別,學會分清茶類,辨別茶的氧化程度與焙火輕重可能對茶造成的影響。不可盲目的為了養壺,而不顧全茶湯的滋味,一味地去用熱水、茶湯淋壺。我們用了幾分的心思去理解茶、去泡茶,茶湯裏便會增加幾分的滋味與回饋。茶不負人。
茶席上的壺承,是為了保證席麵清潔幹爽之用。我們在當下的泡茶實踐中,已經很少再用於淋壺接水。它主要用於承接在泡茶注水時、濺出的或溢出的少量水滴,因此,壺承更多具備了襯托、突出茶壺(蓋碗)的美學功能。
壺承的選擇,顏色宜略淺於茶壺(蓋碗)的顏色,或者顏色近似席布,不應太惹眼而喧賓奪主。壺承的大小,應當與茶壺相匹配,過大則顯得茶壺太小,泡茶區域過於疏散;過小則水滴容易濺出,影響席麵的整潔。壺承的大小,以接近壺(蓋碗)外緣直徑的兩倍左右為恰當。總之,壺承選擇的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到其實用性與視覺的美感。壺承不能太低,若是過低,則會影響茶席上壺(蓋碗)的豎象之美。當然,壺承也不能太高,若是太高,則會使茶壺(蓋碗)產生不穩定的感覺,可能會影響到席主在泡茶時的心理安寧。壺承與壺(蓋碗)的總高度,不宜超過勻杯的高度。壺承是茶壺(蓋碗)的衛士,也是展示泡茶器的舞台,它會時時處處,隱去自己,去突出泡茶器的線條、釉色、肌理及端莊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