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蜀漢後主劉禪,有一句俗話叫作“扶不起的阿鬥”。
其實,將劉禪叫作“阿鬥”是不對的,正確的叫法應該是“阿升”。
“阿鬥”之名,見於《三國誌·蜀誌·劉封傳》中所載孟達給劉封的書信,內有“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之語。這裏的“阿鬥”,便是指劉禪。但這個“阿鬥”,其實是文字辨讀錯誤所致。清代藏書家、校勘家陳景雲早已揭破其中緣故:“鬥當作升,後主一字升之,見《魏誌·明帝紀》注。”①
劉禪字“升之”,見於裴鬆之注引《魏略》所載魏明帝的一封詔書(《露布天下並班告益州》),裏麵說:“亮(諸葛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內貪專擅之實,劉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
這裏的“劉升之兄弟”,自然是指“劉禪兄弟”。雖然《蜀誌·後主傳》隻說“後主諱禪,字公嗣”,但魏國的官方詔書,也斷不至於弄錯劉禪的姓名。而且,按古人“名與字互為表裏、互為闡釋”的取名原則,較之“公嗣”,其實“禪”與“升之”更為匹配——“禪”者代也,“升之”者更進一步,皆暗喻攀至權力頂峰。
由“劉升之”而來的“阿升”(這種稱呼似是當時的一種常見現象,如黃承彥之女嫁給諸葛亮,習鑿齒《襄陽記》載有鄉諺:“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之所以會訛傳成“阿鬥”,是因為“升”“鬥”二字,在當時字形相近,極易混淆。
具體相似情形,如下兩圖所示:
圖一:“升”字在兩漢的形貌
圖二:“鬥字”在兩漢的形貌
圖一,是“升”字在兩漢時期的形貌。自左至右,依次出自:武威漢簡(西漢)、石門頌(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84年)、肥致碑(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和史晨碑(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