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關於書的格言中,我最喜歡赫爾岑的這句話: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種族、人群、國家消失了,但書卻留存下去。
人類社會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我們常將它們比作曆史長河,而每個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當我們上船之時,前人就將他們的一切發現和創造,濃縮在書本中,作為歡迎我們的禮物,同時也是交班的囑托。由於有了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類幾十萬年的曆史,某一學科積幾千年而有的成果,我們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其掌握,而騰出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新的創造。書籍是我們視接千載、心通四海的橋梁,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證。曆史愈久,文明積累愈多,人和書的關係就愈緊密相連。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書籍,它是平行於物質世界的另一個精神世界。有位養生家說:“健康是幸福,無病最自由。”這是講作為物質的人。大多正常的人剛生下來沒有任何疾病,一張白紙,生機盎然,傲對現世。以後因風寒相侵,細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災病漸起,有一種病就減少一分活動的自由。
作為精神的人正好與此相反。他剛一降生時,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對來世。於是就識字讀書,讀一本書就獲得一分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個學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纏身,身體的自由度已極小極小,精神的自由度卻可達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後他所創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
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說,備受教會迫害,到晚年困頓於城堡中,雙目失明,舉步維艱,但他終於完成了劃時代巨著《天體運行論》。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這本剛出版的新書欣然離開了人世。這時他在天文世界裏已獲得了最大自由,而且還使後人也不斷分享他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