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雲骨有破碎。陽侯殺廉角,
陰火發光彩。累累彈丸間,瑣細成珠琲。閻浮一漚耳,真妄果安在。
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塊。置之盆盎中,
日與山海對。明年菖蒲根,連絡不可解。倘有蟠桃生,旦暮猶可待。
—— 蘇軾《文登石詩》
自南北朝以來,中國文人似乎陷於某種矛盾中,一方麵想要建功立業,以學問濟世;另一方麵,卻不舍宇宙自然,山林泉石。這種自我內心的矛盾,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學體驗空間:中國園林。那藏於自家院內的精致天地,映襯了心中的無限向往,園林成為文人士大夫排解心中鬱悶、釋放世俗壓力的自由空間。到了明清時期,對山水園林的依賴更甚,盆景也因園林的發展而興盛。盆景是“微縮的園林”,是園林的案台化體現,也是文人雅士的精巧“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