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跟著中文大師學寫景物

上海的茶樓

字體:16+-

鬱達夫

探索思考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樣東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稱開門七件事,由此可見“茶”在中國人心中地位之重。不同的地方孕育了不同的飲茶文化,也造就了獨具特色的飲茶場所——茶樓。讓我們在本篇文章中一起認識上海的茶樓和茶文化吧!

閱讀批注

茶,當然是中國的產品。1《爾雅》釋“檟”為“苦荼”,早采為茶,晚采為茗。《茶經》分門別類,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神農食經》,說茗茶宜久服,令人有力悅誌。華佗《食論》,也說“苦茶久食,益意思”。因此中國人,差不多人人愛吃茶,天天要吃茶;柴米油鹽醬醋茶,至將茶列入了開門七件事之一,為每人每日所不能缺的東西。

1 開篇點題

作者開篇點明茶屬於中國,“當然”二字洋溢著濃濃的自豪感。通過解釋茶葉在中國的地位,為茶樓在上海的興盛做了鋪墊,介紹了上海人飲茶的背景,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外國人的茶,最初當然也係由中國輸入的奢侈品,所謂梯,泰(Tea,The')等音,說不定還是閩粵一帶,土人呼茶的字眼。日記大家Pepys頭一次吃到茶的時候,還娓娓說到它的滋味性質,大書特書,記在他的那部可寶貴的日記裏。外國人尚且推崇得如此,也難怪在出產地的中國,遍地都是盧仝、陸羽的信徒了。2

2 對比

通過介紹“茶”外文讀音由來和曆史記載,說明中國的茶對外國影響深遠,進而反映出茶的原產地中國對飲茶更強的依賴。對比的手法通過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寫作對象的形象更鮮明,讓讀者能更為強烈地感受到目標對象的特征,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茶店的始祖,不知是哪個人,但古時集社,想來總也少不了茶茗的供設;風傳到了晉代,嗜茶者愈多,該是茶樓酒館的極盛之期。以後一直下來,大約世界越亂,國民經濟越不充裕的時候,茶館店的生意也一定越好。何以見得?因為價廉物美,隻消有幾個錢,就可以在茶樓住半日,見到許多友人,發些牢騷,談些閑天的緣故。上麵所說的,是關於茶及茶樓的一般的話;上海的茶樓,情形卻有點兒不同,這也像人口過多,五方雜處的大都會中常有的現象,不過在上海,這一種畸形的發達更要使人覺得奇怪而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