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誌摩
探索思考
1924年,中國正經曆著黑暗,社會改革理想破滅的徐誌摩在北戴河的海濱獨坐,所見所想無不流露出對民族命運的慨歎和思考。在本文中,我們將從他的幻想裏看到殘酷的現實,體會到他向世界**的赤子之心。
閱讀批注
他們都到海邊去了。我為左眼發炎不曾去。我獨坐在前廊,偎坐在一張安適的大椅內,袒著胸懷,赤著腳,一頭的散發,不時有風來撩拂。清晨的晴爽,不曾消醒我初起時睡態;但夢思卻半被曉風吹斷。我闔緊眼簾內視,隻見一斑斑消殘的顏色,一似晚霞的餘赭,留戀地膠附在天邊。廊前的馬櫻、紫荊、藤蘿、青翠的葉與鮮紅的花,都將他們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態無數;我的臂上與胸前,亦滿綴了綠蔭的斜紋。從樹蔭的間隙平望,正見海灣:海波亦似被晨曦喚醒,黃藍相間的波光,在欣然的舞蹈。灘邊不時見白濤湧起,迸射著雪樣的水花。浴線內點點的小舟與浴客,水禽似的浮著;幼童的歡叫,與水波拍岸聲,與潛濤嗚咽聲,相間的起伏,競報一灘的生趣與樂意。1但我獨坐的廊前,卻隻是靜靜的,靜靜的無甚聲響。嫵媚的馬櫻,隻是幽幽的微輾著,蠅蟲也斂翅不飛。隻有遠近樹裏的秋蟬,在紡妙似的垂引他們不盡的長吟。
1 景物描寫、虛實結合
“闔緊眼簾內視”說明作者所“見”的景象其實是他的想象,這裏作者將北戴河的實景和內心的想象結合起來,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寫景,營造出一片安適、祥和的畫麵。在作者剛剛開始冥想時,這種平靜的畫麵與作者內心的寧靜是一致的,但隨著作者心態的變化,後文中的場景也開始變得不和諧起來。此處的寧靜正是為後文的不平靜做出了鋪墊。
在這不盡的長吟中,我獨坐在冥想。難得是寂寞的環境,難得是靜定的意境;寂寞中有不可言傳的和諧,靜默中有無限的創造。我的心靈,比如海濱,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經漸次的消翳,隻剩有疏鬆的海砂中偶爾的回響,更有殘缺的貝殼,反映星月的輝芒。2此時摸索潮餘的斑痕,追想當時洶湧的情景,是夢或是真,再亦不須辨問,隻此眉梢的輕皺,唇邊的微哂,已足解釋無窮奧緒,深深的蘊伏在靈魂的微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