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飲茶小史

工夫茶始閔老子

字體:16+-

能在世俗的工夫茶飲中,感受到飲茶之美、飲茶之樂,以此消渴除煩,清心神而出塵表,不也是高雅之美嗎?

明末文人的優雅代表文震亨,在天啟年間,與好友沈春澤一起,曾在六朝煙水金粉之地的南京,賦詩作畫,品茶聽曲,與閔老子、王月生等,因茶在秦淮河畔有過交集,與阮大铖也互有唱和。文震亨有《秣陵竹枝詞》詩雲:“秦淮冬盡不堪觀,桃葉官舟閣淺灘。”時人稱:“詞一出而唱破樂人之口,士大夫又群而稱之。”可見,文震亨在江南的影響力之大、社會聲望之高。因此,書香世家出身、表征著吳中風雅的文震亨,其對茶對茶器的認知,基本能夠代表明末文人的美學高度與藝術水準。

文震亨在《長物誌》認為:“壺以砂者為上”,“若得受水半升,而形製古潔者,取以注茶,更為適用”,“青花白地諸俗式者,俱不可用”。文震亨對茶盞的選擇,基本照搬或抄襲了屠隆《茶箋》的原話:“宣廟有尖足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潔白如玉,可試茶色,盞中第一。”宣德年間的尖足茶盞,即使是在較大的博物館裏也極罕見。它的使用,必須要與朱紅的漆雕茶托配套方可。由此可見,尖足茶盞的形製,仍然受到宋代審美的影響,其容量還是蠻大的。文震亨在談到鬆蘿茶時,則說“南都曲中亦尚此”,這就進一步明確了,以王月生為代表的秦淮名姬,皆崇尚隔壁花乳齋的閔茶。而張岱初見閔老子時,被閔汶水“導至一室”,隻見“明窗淨幾,荊溪壺、成宣窯磁甌十餘種,皆精絕”,卻是大有深意。張岱在閔汶水的花乳齋,所看到的荊溪壺、成化、宣德年間的茶甌,即是以文震亨為代表的文人所崇尚的古雅之物。青花瓷壺,俗不可用。大彬壺雖雅,但小於半升,亦不適用。但是,閔老子為什麽要向張岱展示自己收藏的荊溪壺、成宣茶甌,而在招待周亮工等人時,卻是以小酒盞酌客呢?張岱與閔汶水初次品茶時,是否用的也是小酒盞呢?關於這點,張岱在《閔老子茶》中沒有交代,僅僅寫道:“燈下視茶色,與磁甌無別,而香氣逼人,餘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