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學泰自選集:江湖舊夢

第6章 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6)

字體:16+-

田炳信:我們不也搞過嗎,當年叫下放。我們搞了“一五計劃”以後,搞“二五計劃”的時候,蘇聯從支援變成封鎖,很多城市項目萎縮,很多人都被下放到農村去了。

王學泰:過去的“驅遊民”也好,我們實行過的那些措施也好,都是行政上的手段,暫時解決眼前問題。過去遊民多了,湧入城鎮,勞動力十分便宜,為滿足城市居民高消費的工商業和服務業發展起來了,城市顯得十分繁榮。讀一讀宋人筆下的《東京夢華錄》和《夢梁錄》,一本是寫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本是寫南宋都城臨安(杭州)的。那裏的繁榮景象真是令人神馳心往,但那並不是社會繁榮進步的標誌,而是社會動亂的標誌。封建社會隻要有許多城市繁榮起來了,那就意味著凋零。因為當時的農業生產率是有限的,隻能大概養活占全部人口25%的城市人口。也就是說75個農民,最多能養活25個城市居民。如果城市太多了,太繁榮了,超過了這個界限,說明農村破產,許多農民麵臨災難,大量農民湧入城市,這樣必然會引發社會大動亂。這是因為當時經濟的平衡點被打破了,社會無序化加深。實際上古代社會,城市人口到了20%就意味著社會危機加劇,有了社會動亂的基礎。

現在社會與古代不同。一是地球向著一體化、全球化方向發展。我們現在總是有人說,我們要自己解決糧食問題。實際上就中國人口和土地現實來說很難做到這一點,除非發生農業上的根本革命,無土栽培成為農業的主流,否則不計成本、一味追求糧食的自給自足,必然會對整個的市場體係有所影響,妨礙我們向工商社會的過渡。如果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工商業、服務業、信息產業得到大幅度的發展,我們有錢了,哪裏買不來糧食?有了錢自然有人積極去種糧食。那種一心一意搞糧食自給自足的想法,或是不脫小農的思想境界,或是還想脫離世界,搞閉門發展,這在現實狀態下是很難的,要為它付出極大的代價,為全民考慮這是不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