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校是建起來了,在教育內容上也有了全新的內容,例如老學究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聲光化電”、拿破侖、俾斯麥之類;然而根本方針沒有變,比如聖經賢傳還是學習的主要內容,他們擔心西洋教育會不會把學生教育成亂臣賊子。特別對於官派的留學生是很重視學監的選派的。這些學監大多屬於頑固派,常常與留學生發生衝突。
近代教育已經搞了一百年了,科舉製度廢除了一百年,其具體形製大多已被遺忘,然而其基因(如一元化學習內容與一元化的評價標準)尚存於新的教育體製中。因此生長了一百年的近代教育仍然沒有長成為大人。其原因除了基因上的毛病外(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教育的目標、方式、教學內容,乃至學校建製無不處在經常性的變遷中,有時竟是一天一個令。而且出現過古今中外教育史上絕對沒有特殊現象,例如讓不識之無的人當大學校長,讓沒文化的給有文化的上課等,讓沒有知識的去傳授知識。自五十年代以來幾乎天天喊“教改”,直至今日仍是“教改尚未完成,同誌仍須努力”。真是讓人浩歎。
王毅:一元化成為中國教育的根本特征,並由此而使得現代教育核心價值及其相應製度建構在中國立足格外艱難,造成如此結果的原因可以追溯得相當深遠。在與西方教育史的比較中尤其可以看得清楚。與中國教育製度對於政治權力的高度依附屈從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歐洲中世紀的大學卻在相當程度上享有自由。這是因為:其一,從組織的源頭上說,大學是一種類似於行業行會的自治組織團體。設立大學的目的就像手工業和商業行會保護本行業從業者一樣,大學也是為了保護學生和職員這些有著共同學術興趣的人們而組合而成的。這個行業組織就是大學(university)。所以,這些教育團體的成果和培養的人才雖然是國家和教會所需要的,但是大學又可以拒絕來自國王、主教等權力者的統治意圖,後者通常隻能以資助等方式對大學施加影響。其二,大學享有政治上的豁免權等特權,從而能夠自己掌握教育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