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之先生當年問我西方是不是也有遊民心態,我說當然也有,但是他們有宗教和貴族傳統,對這種心態有些消減。這和中國是有些不一樣的。從大的曆史脈絡來看,遊俠其實是貴族社會的流風餘緒,隻有貴族社會之後才會有遊俠。曆史上為什麽漢唐遊俠多,主要原因就在於先秦是貴族社會,南北朝期間建立的諸多國家(特別是北朝)也具有貴族化傾向。比如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貴族被消滅了,但是熱衷公共事務的貴族精神不是一兩天便可以消失了,這些貴族精神流傳到漢代,就形成了一些反主流的、抗上的,具有利他精神的遊俠。遊俠與遊民不同,遊俠是一種生活抉擇。為什麽要做俠?可能是因為良知、習慣,甚至是受到記錄遊俠作品的影響向往不平凡的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為生活所迫。雖然不一定有政治目的,但卻有內在的強烈追求。像堂·吉訶德,大家笑他,但是如果他挑戰的是真的敵人,我們還會笑他嗎?
嚴文井先生曾說中國的土壤裏產生不了堂·吉訶德,隻能產生阿Q,一是因為貴族社會過早的消失(與歐洲相比),一是,自宋代以來遊民文化的泛濫。唐代還是有些貴族氣的,到了宋代完全是個世俗社會了。
熊培雲:所以像李白能夠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
王學泰:那時候的詩人腳步都走得特別開,視野很寬闊,什麽也不在乎,因為沒有生存之虞(盛唐時),“遊”隻能使他們心懷開闊,杜甫寫了一首詩記錄自己長達萬裏之遊,名為《壯遊》。這時候遊民倒是很少,也沒有遊民生存發展的環境。如果失去土地了,就隻有死路一條,因為城市養不活他們。不像宋朝經濟全麵發展人口十萬以上的城市有數十個,盛唐的繁華主要集中在長安等幾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