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學泰自選集:江湖舊夢

第24章 原來,這才是江湖 (5)

字體:16+-

《水滸傳》還通過它所創造的影響受眾。書中許多話語成為流行語,活躍在後世人們的口頭,甚至成為人們認識社會和行為的指導。例如“好漢”這個詞唐代就有,可是那時多指讀書人,而《水滸傳》中專指的是綠林英雄。這種詞義被後世人們普遍接受。《水滸傳》之後人們便稱那些勇武有力、敢於作奸犯科,又稍有點義氣的人們為“好漢”。過去我們碰上劫道的,你不知道怎麽稱呼他為好,現在就可稱之為“好漢爺”了。又如攔路搶劫,入戶偷盜,總覺得不是什麽好事情。有了《水滸傳》的智取生辰綱的故事,人們知道“不義之財,取之無礙”這個短語,而且在《水滸傳》的語境中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於是,凡劫人財者,無不以此為說。這“不義之財”是誰定的?反正由強取者定,實際上它就成為“強盜邏輯”。其他如“聚義”“江湖”“招安”“上梁山”“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等等。它們既反映遊民的思想意識,也表達了他們的向往。這些話語所負載的思想情緒播及到各個階層,對無依無靠的遊民影響最大,因為《水滸傳》告訴他們的道理符合他們的生活體驗。

《水滸傳》中特別歌頌“聚義”,描寫了與主流社會對抗的人們,在與相同命運的人結合起來之時所顯示的力量。《水滸傳》為遊民的組織化構造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和運行的規則,這與它建造的話語體係是相輔相成的。後來許多遊民組織借鑒於《水滸傳》,以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天地會最為明顯。

天地會的建立及其性質學術界都有爭論。但是它建立以後受到的《水滸傳》影響則爭論不大。加入天地會手續繁雜,其“入門詩”開頭兩句“桃園結義三炷香,有情有義是宋江”,就可看出受到《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影響。天地會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細密的組織規則,如天地會的內外八堂的建構都是借鑒於《水滸傳》的。《水滸傳》中遊民懂得了江湖上同道的交往應該是有規則的,這就是被江湖上認為最高準則的“義氣”。實際義氣是遊民的道德,義氣正是由《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描寫而登上江湖殿堂的,從此深入江湖人的心,甚至極大影響了其他階層的人們。為了義氣不怕兩肋插刀,“江湖義氣第一樁”這種遊民的通俗道德觀念的如此深入人心,應該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功勞。《水滸傳》創造的江湖話語,也由於這些話語活躍在人們的口頭,它們被江湖人所接受,並成為江湖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