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學泰自選集:江湖舊夢

第19章 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19)

字體:16+-

現在的問題是城市化進程的產物,這與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是分不開的。1978年鄧小平實施改革以來,農民從集體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實現包產到戶。從生產的角度來說,它大大提高了生產率,基本上解決了吃飯問題。但生產率的提高帶來的問題就是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激增。此時,社會也麵臨著由小農生產向工商社會、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城市的工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投入。這會吸納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城市改革的過程也基本如此,在轉型的過程中,舊體製下的許多企業垮台了。企業重組過程中,大量閑散人員出現了。

但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在這個進程中,入城農民單方麵付出過多的代價。

底層人的憤恨是火藥庫

南都周刊:在你的書中,你分析了遊民產生的原因。那麽如果說現在也出現了所謂的遊民,這些遊民們有些什麽樣的特點?

王學泰:由於經曆坎坷和地位卑下,遊民往往會有反主流的心態。他們希望社會動亂,隻有亂,才有機會改變他們的命運。遊民要自己闖天下,因此就較宗法人多了一份主動進擊的精神。這是帶有明顯的暴力特征的。因為遊民缺少甚至沒有生存的資源,所以他們熱衷組織,如桃園三結義之類,這就衍生了遊民的幫派性。脫離了宗法網絡的人們往往也要擺脫宗法文明,這個文明是當時最高的文明,擺脫了它不免要回歸野蠻。

現代入城農民本來應與過去的遊民有根本的不同,但如果處理方法缺少現代性,又不能善待他們,使之看不到改革的前景,他們與古代遊民相同的一麵就會發生作用。他們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低下,其中許多人還受到種種不公正的待遇。就個人來說,他們是弱勢群體,但他們人數眾多,處理不好,這會成為一股盲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