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泰:本來大、小傳統問題是芝加哥學派提出來的,是台灣學者李亦園先生介紹到大陸的。大傳統指的是城市文化傳統,小傳統指的就是墨西哥鄉村古老的充滿神秘趣味的瑪雅文化和村社生活等等。後來我們國內講大傳統和小傳統就把這個搬過來了。大傳統指的是文人士大夫,小傳統就是民間社會。
據我考察,中國民間宗法社會的思想跟文人士大夫沒有什麽太大差別,隻是有點粗細、文野之分罷了。儒家文化本身就是在宗法社會中產生的,而民間就是廣大的宗法社會、鄉土社會。我覺得跟宗法社會的思想有點差別的反而是脫離了宗法社會的遊民文化,這些遊民文化不是根據什麽理論創造出來的,是根據其生活經曆和生活狀態產生的一種自發的反映。這種想法不能稱其為理論,但是表現了一種情緒和心態,這種情緒和心態反映在通俗文學作品中,比如說《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中,雖然它們經過傳統文人的修飾和改編,但是其與主流社會不同之處仍然十分突出。比如說《水滸傳》用故事形象展示“造反有理”的說法,這是主流社會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這種造反有理的說法在以前是沒有的。《水滸傳》中林衝的故事,解珍、解寶的故事全都是證明造反是合乎道理和情理的,這種思想是以前沒有的。
《水滸傳》中的獨特的思想意識,展現在其所創造的一些話語之中,這些話語看來是個簡單的詞,實際上,它也負載著一定的思想意識在影響著受眾。如“替天行道”這個詞是“水滸”中獨創的,以前沒有。《太平經》裏講“天行道”“王者行道”之類的概念,從而成為道教傳統。朱元璋奪取天下,因為出身比較低下,他在自己尊號上加了一個“開天行道”,表明自己無所依傍。從來沒有講替天行道的,這是“水滸”故事的一大創造。“替天行道”就把主動性放在造反者手中了。它是臨界性的,進可以造反奪取天下,退可以輔佐帝王、支持帝王,幫助帝王行道。“替天行道”概念應該說是《水滸傳》告訴老百姓的,是它交給下層社會的人們反抗統治者時可資利用的武器。後來底層人起來造反“替天行道”成為他們經常使用的一個旗號。當然土匪、割據者也常使用這個口號,總之一切反對現存秩序的人們都可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