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將來各種改革配套了以後,這種社會將會是一個動態的穩定,不像是宗法社會是一種靜態的穩定。那種靜態的穩定是以人口不發展,沒有天災人禍,一切以正常為基礎的。那種社會從表麵上看來是穩定的,但它每隔50年要有小動亂,200年要有大動亂。這些動亂的作用是什麽呢?說起來很殘酷,就是消滅人口,使一些活生生的生命喪失掉。每次動亂少則消滅社會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二十,多則消滅總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如東漢末到晉)。一個新的朝代建立起來了,人口比較少了,每個人都能有一小塊土地了,重新建立小農製度,還有在小農製度上的宗法體係,所以說這個社會也就基本穩定了。社會隨著人口的發展,過200年以後又開始這樣循環,周期率就這樣造成了。但我們現在和過去不同了,因為是全球化帶來工商業的發展,這個使農村多餘的人口可以進入城市,可以進入一個新的生產體係。糧食不夠了可以到國際市場上買,隻要你有錢。這種社會的建立應該引起很多新的思考。
對待遊民殖民的態度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說中國古代一治一亂就是因為人口問題,人口增多了,解決不了人口的吃飯問題,就要消滅一些人,然後人少了,大家再去種地去,國外是什麽樣的情況?
王學泰:考察歐洲的人口發展,英國是個好例子可與中國對照。英國可供耕作土地並不多,農業生產的條件也不是太好。蘇格蘭以北,緯度相當於黑龍江省北部,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並不好,其人口發展也比較快。15世紀中葉英國才200萬人,500年後增加了至少100倍。中國那時(相當於明朝中葉)人口接近一億。中國如果像英國那樣,人口應當100億。英國傳統沒有安土重遷的觀念,自17世紀以來,先是自發地向外流動,政府不管,後來得到政府的支持。應該指出,在民族國家形成(19世紀)以前,人口密度大的地區向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流動是正常的,錯誤的是一些國家以武力支持殖民。急速增長的英國人到美洲、澳洲、亞洲、非洲去了。自古漢民族安土重遷,宗法人長期生活在宗法製度下,個性萎縮,視他鄉為畏途;另外,政府對於人口外流不僅不支持反而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