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學泰自選集:江湖舊夢

第10章 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10)

字體:16+-

不僅對幫外隻講敵我,不講是非;幫派內部也是如此,兄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女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中黑社會老大語)。用這種方法,增加內部凝聚力。第四個特征就是反文明。宗法社會是儒家文明,儒家思想實際上是宗法製度在意識形態上的表現,如講孝、講仁。農業文明的特征就是保守,甚至退縮,就在本地發展,不向外,這和遊牧文明很不一樣,缺乏向外的進取性。遊民必須主動奪取屬於自己和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遊民沒有義財不搶、不義之財才搶的概念。說搶的是“不義之財”,隻是在搶別人的時候,心理上的一點安慰。遊民把蠻性發展到極端。本來中國傳統有歧視婦女的成分,但歧視不等於敵視,在某些領域,還保留某些尊重。比方儒家講“妻者,齊也”,也就是說與你對等的人。文人還有一個憐香惜玉的情懷,對美的欣賞。遊民認為婦女的性對他們的引誘是一種禍害,所以敵視婦女。但從動物的本性,他又要占有。遊民拋棄了兩千年儒家文明的積澱。如果遊民奪取了天下,要想長治久安,也有一個文化回歸的問題。五代十國時,沒有回歸,遊民就很多,每朝很快就完了。

遊民問題不單純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且是一個文化問題。遊民發展的時代,正是通俗文學發展和繁榮的時代,而且產生了第一批的江湖藝人。江湖藝人形成於宋代,他們形成了對通俗文學獨特的影響,他們的講述不僅滲出透到通俗文學聽眾,也滲透到民族的精神生活,後來他們的講述,不僅有聽眾,而且聽眾還參加演出,又成了傳播者。通俗文藝作品中的遊民意識不僅影響了遊民,而且也熏染了許多不是遊民的人們。

趙誠:您說現在中國文化中,受遊民文化影響的突出弊端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