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第13章 相濡以沫 (5)

字體:16+-

最終,他長眠在杭州西湖,和名妓蘇小小成了鄰居。這裏,也不是他的故鄉。“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讀罷全詩,身心喟歎。在日本,他聽著春雨的滴答聲和尺八的哀傷曲子,心早已穿越海洋懷念著浙江一年一度的大潮。可是,在中國的土地上,他卻如同孤雁一般仍舊找不到歸宿,於是隻好默默地離開,到那開滿櫻花的國度繼續尋訪……

相比較蘇曼殊的境遇,李清照所麵臨的情況自然不同。如果說曼殊是身世的悲涼,那麽清照麵臨的則是時代的創傷。但相同的是,兩人都懷念著故土,想念著親人。

記得舒婷寫過《在故鄉的山崗上》,其中有這樣的詩句:

任暮春的風兒輕輕地吹

你的眼神蘊藏著悲哀

你的微笑流露著欣慰

你呀,總在徘徊

將去未去,欲歸難歸

“將去未去,欲歸難歸”,多麽貼切。寓居在江寧府的深宅大院裏,盡管空氣中已經出現了春的氣息,報春的梅花也已經悄悄開放,出門看花,恐怕還會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脅。在這光景中,往昔歡樂的時光就像舊膠片一樣播放,一幀一幀都是靜謐,都是隱約。

此刻,已經四十多歲的李清照倍加想念故土,懷念親人。父親李格非、老師張耒等,一張張麵孔都在他麵前劃過。她還記得十七歲那年的夏天,就在京城,父親李格非、師父張耒和她一起遊覽凝祥池觀賞黃荷,師父張耒作《讀中興頌碑》一詩,其中寫道: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潼關戰骨高於山,萬裏君王蜀中老。

詩歌借用唐代安史之亂的故事,抒發了對時局的看法,認為北宋大有覆蹈唐朝天寶之亂的可能。當時李格非和其他朋友連連拍手,認為詩歌很有深度,引發了他們對時局一番審視。年紀尚小的李清照也不服輸,就此題材也作出《浯溪中興頌詩歌和張文潛》二首。其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