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曆史上,有了好幾次的大規模的“燒書”之舉。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便來了一次燒書。“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這是最徹底的燒書,最徹底的愚民之計,和一般殖民地政府,不設立大學而隻開設些職業、工藝學校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後,燒書的事,無代無之。有的燒曆史文獻,以泯篡奪之跡;有的燒佛教、道教的書,以謀宗教上的統一;有的燒**的書,以維持道德的純潔。近三百年,則有清代諸帝的大舉燒書。我們讀了好幾本的所謂“全毀”“抽毀”書目,不禁凜然生畏;至今尚覺得在異族鐵蹄下的文化生活的如何窒塞難堪!
“八?一三”後,古書、新書之被毀於兵火之劫者多矣。就我個人而論,我寄藏於虹口開明書店裏的一百多箱古書,就在八月十四日那一天被燒,燒得片紙不存。我看見東邊的天空,有紫黑色的煙雲在突突的向上升,升得很高很高,然後隨風而四散,隨風而淡薄,被燒的東西的焦渣,到處的飄墜。其中就有許多有字跡的焦紙片。我曾經在天井裏拾到好幾張,一觸手便粉碎;但還可以辨識得出些字跡,大約是教科書之類居多。我想,我的書能否撿得到一二張燒焦了的呢?——那時,我已經知道開明書店被燒的情形——當然,這想頭是很可笑的。就撿得到了又有什麽意義;還不是徒增忉怛與憤激麽?
這是兵火之劫;未被劫的還安全的被保存著。所遭劫的還隻是些不幸的一二隅之地。但到了“一二?八”敵兵占領了舊租界後,那情形卻大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