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第7章 總論——傳統文化之評價(7)

字體:16+-

這是一個極端的曆史定命論,也可見當時一般的心理認為天下統一是不成問題的,並且據騶衍一派的說法,統一必由按理當興的水德。

這個說法本來是為齊國宣傳的。騶衍是齊國人,受齊王優遇,有意無意中替齊國宦傳也無足怪。宣傳的證據是與五德終始說有連帶關係的封禪說。所謂封禪是曆代受命帝王於受命後在泰山上祭祀天地的一種隆重典禮。在先秦時代列國分立,各地有各地的聖山,並無天下公認的惟一聖山。由《周禮·夏官·職方氏》可知泰山不過是齊魯(兗州)的聖山,並非天下的聖山;其他各州各有自己的聖山。隻因儒家發生盛行於齊魯及東方諸小國,儒書中常提泰山,又因封禪說的高抬泰山,所以後代才認泰山為惟一聖山。騶衍一派當初說帝王都須到泰山封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聞。這等於說,齊國是天命攸歸的帝王,不久必要統一天下。假設封禪的說法為楚人所倡,必定要高抬衡山;若為秦人所創,必說非封禪華山不可。現存的《管子·封禪篇》與《史記·封禪書》都講到齊桓公要封禪而未得。這恐怕是同樣的騶衍一派的宣傳,暗示春秋時代的齊國幾乎王天下,戰國時代的新齊國必可達到日的。

空宣傳無益。當時齊國的確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實力。騶衍或其他一派的人創造這個學說,一定是認清這個實力所致,並非一味的吹噓。齊國是東方的大國,到宣王時(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尤強,乘燕王噲讓位子之大演堯舜禪讓的悲喜劇的機會,攻破燕國(公元前314年),占領三年。後來(公元前312年)雖然退出,齊國的國威由此大振。同時(公元前312年-前311年)楚國上了張儀的當,冒然攻秦,為秦所破,將國防要地的漢中割與秦國。所以至此可說秦齊二國東西並立,並無第三國可與抗衡。至於兩國競爭,最後勝利誰屬尚在不可知之數。在這種情形下,齊國人為齊國創造一種有利的宣傳學說,是很自然的。於是產出這個以泰山為中心的封禪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