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就是今日河南浚縣,在洛陽東北,所駐的大概就是光武所謂“國有眾軍,並多精勇”的兵,恐怕是東漢初年中央軍的主體。雍營護衛長安與西漢諸帝的園陵,兵數大概也不少。可惜兩營到底有多少兵,史籍沒有記載。
中央第三種軍隊就是屯兵。緣邊各郡都有屯田,明、章兩代(58年-88年)發囚徒到邊疆屯田的事前後共有八次。可見從前的屯兵都已變成邊地的士著農民,已不堪當兵,隻得再發囚徒去充實國防。明帝向王莽時喪失的西域方麵活動,也恢複了屯田的事業。同時又在金城一帶屯兵,防備西羌。
東漢也有屬國兵,可算中央的第四種軍隊。東漢官製,有使匈奴中郎將一人,主護南單於;護烏桓校尉一人,主烏桓胡;護羌校尉一人,主西羌。這三個都是專管邊境屬國的人。匈奴在王莽時反叛,大半又都逃出塞外,東漢初年屢次寇邊。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內部分裂為南北,南單於自稱呼韓邪,又來投降,中國又把河套以及整個並州的地方交給降胡。南單於本人居西河,韓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賢王屯朔方,當於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雲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將軍屯雁門,栗籍骨都侯屯代郡。
烏桓本是東北塞外(今熱河南部)的東胡種,西漢時弱小,投降中國,代中國守邊。王莽亂時與東漢初年屢次寇邊。南匈奴投降的次年,建武二十五年(49年),烏桓見強大的匈奴投降,自己於是也要求入居中國,光武也就容許他們遷居幽州塞內,為中國的屬國。北軍五營中長水一營的胡騎多半是烏桓人。
西羌本是小族,在兩漢時就在涼州邊境與漢人雜居,時常反叛,中國總是用屯田的方法防禦他們。建武九年(33年)光武設立護羌校尉,有事時可領降羌替中國打仗。所以並州由匈奴代守,幽州由烏桓代守,涼州由西羌代守。此外又有些囚徒屯田各地,與外族人共同守邊。整個的北邊,由遼東到敦煌,都不用內地士大夫良家子與一般順民去費力保護,中興盛世的安逸人民大概認為這是又便宜又舒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