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第11章 總論——傳統文化之評價(11)

字體:16+-

古代的巴比倫與埃及的曆史幾乎同時,步驟也幾乎完全一致,也是在統一與盛強後屢次被野蠻的外族征服,但外族終被同化。後來被波斯征服,就漸漸波斯化,最後被阿拉伯人征服同化。今日在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地已經找不到一個巴比倫人,巴比倫的文字也是到19世紀又被西洋的考古學家解讀明白的。

中國是否也要遭遇古代埃及與巴比倫的命運?我們四千年來的一切是否漸漸都要被人忘記?我們的文字是否也要等一二千年後的異族天才來解讀?但隻怕漢文一旦失傳,不是任何的天才所能解讀的!這都是將來的事,難以武斷的肯定或否定。但中國有兩個特點,最後或有救命的效能,使它不至遭遇萬劫不複的悲運。中國的地麵廣大,人口眾多,與古埃及巴比倫的一隅之地絕不可同日而語。如此廣大的特殊文化完全消滅,似非易事。但現代戰爭利器的酷烈也為前古所未有,西洋各國宣傳同化的能力也是空前的可怕,今日中國人自信力的薄弱也達到了極點,地大人多似乎不是十分可靠的保障。

另外一個可能的解救中國文化的勢力就是中國的語言文字。漢文與其他語文的係統都不相合,似乎不是西洋任何的語文所能同化的。民族文化創造語言文字,同時語言文字又為民族文化所寄托,兩者有難以分離的關係。語言文字若不失掉,民族必不至全亡,文化也不至消滅。阿拉伯人所同化的古民族中,隻有波斯人沒有失去自己的語言文字,所以今日巴比倫人與埃及人已經絕跡於天地間,但波斯地方居住的仍是波斯人,他們除信回教之外,其他都與阿拉伯人不同。並且他們所信的回教是阿拉伯人所認為異端的派別,這也是波斯人抵抗阿拉伯文化侵略的表現。這種抵抗能力最少一部分是由於語言文字未被同化。西洋文化中國不妨盡量吸收,實際也不得不吸收,隻要語言文字不貿然廢棄,將來或者終有消化新養料而複興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