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第26章 弗洛伊德自傳(4)

字體:16+-

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容易構想致病的過程了。我們還是舉這個簡單的例子:在患者頭腦裏,先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衝動,但是接著又出現了另一種強有力的衝動與之相對抗。我們可以想象,緊接著出現的這種心理衝突,將采取下麵這樣一個過程。這兩種能量——為了現在敘述方便,我們把它們分別稱為“本能”與“抵抗”——在意識的最清晰之處互相鬥爭了好長時間,直到本能被否定,能量貫注(cathexis of energy)從其衝動中退出為止。這就是正常的解決途徑。然而,在神經症中(由於一些仍舊不清楚的原因),這種衝突卻得到了另一種結果。自我,當它第一次與這種討厭的本能衝動發生衝突時,似乎是向後退卻,它阻止這種衝動進入意識,阻止它的直接的能量釋放;但同時,這種衝動維持其充分的精力貫注固定不動,我把這一過程稱為“壓抑”。這一過程很新奇,在我們的心理生活中,以前從未識別出與此相類似的某種東西。很明顯,這是一種基本的防禦機製,好比一種要逃跑的企圖。實際上,它隻是後來所產生的正常的罪惡感(guilt feeling)的前兆。壓抑的第一個行為包含著若幹進一步的後果。首先,自我被迫采取一種持續的能量消耗,即反宣泄,以保護自己不受被壓抑衝動的重新攻擊的持續威脅。這樣一來,自我就要消耗它自己。而另一方麵,此時處於潛意識之中的被壓抑衝動,卻能夠迂回地找到釋放和替代滿足(substitutive satisfaction)的途徑,這樣便使壓抑的整個意圖歸於失敗。在轉換性癔症患者身上,這種迂回途徑便導致了軀體的神經支配,被壓抑衝動從某個地方衝出來,這樣便產生了“症狀”。所以說,這些症狀是一種妥協的結果,因為盡管得到了替代滿足,但由於自我的抵抗,它們還是背離和偏斜了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