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後一種事實的確定向我們表明,迄今為止我們所依賴的這些性質,都不足以為我們在昏暗的心理生活中指明方向。我們必須引入另一種劃分方式,這種劃分不再是性質上的,而是心理地形學的(topographical),而且--其特殊價值在於--它同時也是發生學的(genetic)。我們現在在心理生活中劃分出(我們把心理生活視為由幾個機構、區域或部門組成的裝置)一個地區,我們稱之為自我(ego)本身,以及另一個區域,我們命名為本我(id)。本我是兩者中較古老的;自我則由此發展而來,就像一層大腦皮質,是通過外部世界的影響而形成的一樣。正是在本我中我們所有的主要本能才起作用的,本我中的所有過程都是潛意識地發生的。我們已經說過,自我和前意識的區域是一致的;它包括正常情況下保持潛意識的那些部分。本我中諸事件的發展過程及其相互作用是受完全不同的規律支配的,而不是受本我中流行的那些規律支配。事實上,正是這些差異的發現,才使我們得出了新的觀點,並且認為這種觀點是合理的。
被壓抑的事物可被看做是屬於本我,並且附屬於相同的機製;把它從中劃分出來隻是出於發生學的考慮。這種分化是在最早期的生活中完成,而自我則是由本我發展而來。當時,本我的一部分內容被納入自我之中,並且被提升到前意識狀態;另一部分則不受這種轉換的影響,作為潛意識本身保留在本我之中。但是,在自我的進一步形成過程中,自我中的某些心理印象和過程被一種防禦機製排除出去了;前意識材料的特點被從中撤出,這樣,它們再次被還原為本我的組成部分。因此,這就是本我中的“被壓抑的材料”。就這兩個心理部門之間的關係而言,我們可以假設,一方麵,本我中的潛意識過程被提高到前意識水平,並被結合到自我之中,而另一方麵,自我中的前意識材料可能遵循相反的道路,並被驅趕回到本我之中。後來,有一個特殊的區域--即“超我”(super-ego)--從自我中被分離出來,這個事實在我們目前的研究興趣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