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雖然在後來的祭禮和慣例中找到了圖騰體係的殘跡,但總是僅賦予這種源自圖騰的因素很小的意義。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很自信地說,在他看來圖騰崇拜不過是“社會本能的一種過度膨脹”。(雷諾,1905~1912,第1卷,第41頁)杜克海姆(Durkheim,1912)最近的一部著作中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說,圖騰是有關種族中社會宗教的可見代表:它是社會的體現,而社會正是他們崇拜的真正對象。
其他作者則一直力圖找到一個更確切的依據,以便說明在圖騰習俗的形成中社會本能的作用。所以,哈敦(Haddon,1902,第745頁)假設,每一原始氏族原本是以某類動植物為生,也許是以這種特定的食物做買賣並與其他氏族進行交換。因此,這一氏族就必然以這種對它有著重要意義的動物名稱,聞名於其他的氏族。同時,這一氏族也一定會變得對該動物尤其親切,並對它們產生一種特殊的興趣,盡管這種興趣的心理動機不過是人類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饑餓。
針對這一最“理性的”圖騰崇拜的理論有人指責說,在原始種族中從未見過有這種飲食現象,也許從來就沒有過。蒙昧人都是雜食性的。而且,越是雜食性的,則越顯得蒙昧。再者,也很難明白像這樣的一種單一飲食,是如何發展成為對待圖騰的幾近宗教般的態度,最後竟致完全禁食這一原本喜好的食物。(參見弗雷澤,1910,第4卷,第51頁)
弗雷澤本人曾在不同時期都給予支持的有關圖騰崇拜起源的三大理論之首,便是一個心理學的理論。我稍後將對它進行討論。我們在此討論的是他的第二個理論。該理論是在一份很有分量的考察報告的影響下形成的。這份報告的兩位作者曾在澳洲中部土著人之中進行研究。
斯賓塞和吉倫(Spencer and Gillen,1899)曾對許多見之於一群稱為阿龍塔族(the Arunta nation)的部落之中的奇特禁製、慣例和信仰進行了描述;弗雷澤同意他們的意見,認為這些奇特的現象應視為事物原始狀態的特征,可能有助於對圖騰崇拜的原初的真正含義進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