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10:達·芬奇的童年回憶

第31章 非專業者的分析問題——與無偏見的人的談話(3)

字體:16+-

我會盡量說清楚的。但是為此我們必須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自我和本我,從動力心理學角度,也就是說,注意它們當中的作用力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迄今為止,我們對心理儀器的描述還是比較滿意的。

“我唯一擔心的是它會再次變得難於理解。”

我希望不會。你很快會發現你已走入其中了。現在,我們假設驅動心理儀器的力量來自身體器官,主要表現為生理上的需要。你們會記得一個詩人兼哲學家的話:“饑餓和愛推動了世界。”我還要補充一句,這是兩種多麽巨大的力量。啊!我們給引發精神活動的生理需要取個名字叫“本能”。這個詞會使許多現代語言黯然失色。在某種程度上,本能構成了本我:本我中的一切能量,簡而言之,都源於本能。自我中的能量的來源也是本能,它從本我的能量中汲取能量。那麽這些本能想得到什麽呢?滿足,即建立某種環境以使生理需要得到滿足。緩解需要的緊張程度會使我們的意識器官感到愉快,而增強需要的緊張程度則很快會使我們感到不悅。一係列愉快與不愉快的情感就在需要的緊張程度的波動中誕生,整個心理儀器就是借助於這個情感係列而調節著它的活動,於是我們稱之為“快樂原則的控製”。

如果本我的本能需要不能得到滿足,那就將出現一些很棘手的境況。這方麵的經驗表明,滿足本能的環境隻能借助外部世界才能建立。每當這時,本我中直接麵向外部的那一部分——自我,開始起作用了。如果讓心理儀器運轉起來的全部動力都來自於本我,那麽自我就承擔著掌舵的任務。沒有自我,目標是無法達到的。本我中的本能不惜一切代價,迫切要求立即得到滿足。如果讓本能照這樣行事,將什麽也得不到,甚至還會招致損失。預防這種不幸,調節本我的要求與外部世界的反對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自我的工作。自我在兩個方麵進行活動,一方麵,它在感官和意識係統的幫助下觀察外部世界,以便抓住有利機會,讓本我得到無傷害的滿足。另一方麵,它影響著本我,抑製其“衝動”,引導本我中的本能延緩它們要求的滿足。如果確有必要,自我還將改變自己的目標,或者作為某種補償,它將放棄這些滿足。自我在用這種方法製服本我的衝動的過程中,用現實原則取代了快樂原則。快樂原則原先是決定性的,而現實原則追求同快樂原則一樣的目標時,卻要考慮真實的外部世界所施加的條件。後來,自我認識到,除了適應我已描繪的外部世界外,還有另外一種獲得滿足的方法,即通過改變本我而使本我介入外部世界和在外部世界裏有意識地建立使滿足成為可能的條件。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它成為自我的最高功能。自我決定何時方便控製本我的衝動並使之屈服於現實,何時又傾向於去滿足本我的需要從而去反抗外部世界,這種決定構成了世俗智慧的全部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