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我們不能不考察焦慮所起的作用。我們已指出,自我一旦認識到閹割的危險就會發出焦慮信號,並通過快樂—痛苦動因(pleasure—unpleasure agency)(其作用方式我們尚一無所知)抑製自我中迫在眉睫的貫注過程。恐怖症就在這同一時刻形成,此時,閹割焦慮被引向另一個對象,並以一種歪曲的方式加以表達,所以,患者害怕的就不是被父親閹割,而是被馬咬傷或是被狼吃掉。這種替代形成具有兩個明顯的優點:首先,它避免了因矛盾情感引起的衝突(因為父親也是愛的對象之一);其次,它能使自我終止產生焦慮。屬於恐怖的焦慮是有條件的;它隻有在它的對象被知覺到之後才能產生——而且確實如此,因為隻有在這時才出現危險情境。害怕被父親閹割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父親根本就不在場。另一方麵,誰也不能擺脫父親,隻要他願意,他隨時都會出現。但如果父親被一隻動物所取代,此時為了避免危險和焦慮,一個人隻需回避看到它即可。所以,“小漢斯”,實際上是給他的自我設定了一個限製,他產生了不離開家的抑製,以便不要看到任何馬。那個俄國小狼人的情況更為簡單,因為對他來說,不再看一本特殊的畫冊根本不算什麽損失。如果不是他那淘氣的妹妹總是讓他看那本畫冊,讓他看到站在畫冊中的狼的圖畫,那麽,他本來完全可以對他的恐怖物感到安全。
前麵我曾說過,恐怖症具有一個投射特征,因為它們把內部的本能危險代之為外部的可以知覺的危險。這一特征的優點在於使患者能夠通過逃離而避免外部危險,或不對它加以感知而進行自我保護,而逃離來自內部的危險隻能是無用之舉。我的這一陳述並非不正確,隻是不夠深刻而已。因為一項本能的要求並非本身就是危險的,隻有當它引起某一真實的外部危險即閹割時,它本身才會變成是危險的。所以對恐怖症而言,它隻是用一個外部危險來代替另一個外部危險。認為在恐怖症中,自我能夠通過回避或抑製性症狀等手段來逃避焦慮,這種觀點完全符合下述的理論,即焦慮隻是一種情感信號(affective signal),在經濟學的情境中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