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9:自我與本我

第28章 抑製、症狀與焦慮(3)

字體:16+-

但是,這種解釋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被用來發出不快樂信號的能量來自何處呢?在這裏有一個觀點可以幫助我們,針對某種不受歡迎的內部過程的防禦將以針對外部刺激的防禦為榜樣,自我沿著同樣的路線避開內外部的危險。在外部危險的情況下,有機體求助於逃避的企圖。它所要做的首要的事情是把貫注從危險對象的知覺中撤出來;後來它發現,進行這種肌肉運動,將會使對危險對象的知覺即使在不拒絕覺察它的情況下也不可能覺察到,這倒是一個更好的計算——就是說,把自己從危險區域轉移出來是一個更好的計算。壓抑等同於這種逃避的企圖。自我把它的(前意識的)貫注從即將受到壓抑的本能代表那裏撤下來,並且把該貫注用於釋放不快樂(焦慮)這個目的。焦慮是怎樣隨著壓抑而產生的?這個問題可能並不那麽簡單;但是,我們可以合理地堅持這種觀點,即自我是焦慮的實際所在地,並且放棄我們早期的觀點,即被壓抑衝動的貫注的實際所在地,並且放棄我們早期的觀點,即被壓抑衝動的貫注能量是自動轉換成焦慮的。如果我早先是在後者的意義上表達我的看法,那麽,我就是在進行一種現象學的描述,而不是對所發生的事情做一種心理玄學的說明。

這便給我們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從經濟學的觀點看,既然根據我們的假設,不快樂和焦慮隻能由於貫注的增加而產生,那麽,僅僅是一個撤出和釋放的過程,例如前意識自我貫注的撤出,又怎麽能夠產生不快樂或焦慮呢?回答是,這個因果序列不應該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解釋。焦慮不是在壓抑中新創造出來的;它是根據一種已經存在的記憶意象而重新產生的一種情感狀態。如果我們進一步探究這種焦慮的起源——以及情感的一般起源——我們將離開純心理學領域而進入生理學領域。情感狀態在心靈中作為原始創傷經驗的沉澱物而被結合起來,並且,當類似的情況出現時,這些經驗作為記憶的符號而得到複活。我並不認為我把它們比作更近期的、個體獲得的癔症發作(hysterical attack),並把它們視為其正常原型是錯誤的。在人和高等動物中,出生的活動作為個體最初的焦慮體驗,賦予焦慮感某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但是,盡管承認這種聯係,我們也一定不要過分強調它。但也不要忽略這個事實,生物學的必要性要求,某種危險情境應該具有情感象征,以便使這種象征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被創造出來。另外,我並不認為我們的下述假設是公正合理的:每當焦慮爆發時,像出生情境的重現這類事情就會在心靈中產生。我們甚至還不能確定,盡管癔症發作最初是這種創傷的再現,但它們是否永久保持該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