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9:自我與本我

第24章 自我與本我(7)

字體:16+-

以某種強迫性神經症的形式進行的良心的譴責也同樣是令人痛苦和煩惱的。但對這裏的情況我們不太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強迫性神經症和抑鬱症相反,它決不采取自我毀滅的步驟;好像它能避免自殺的危險,而且比癔症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免除危險,我們能夠發現,保證自我的安全的東西就是保留了對象這個事實。在強迫性神經症中,通過向前**組織的退行,就能使愛的衝動轉變成對對象的攻擊衝動。破壞性本能在這裏再次得到釋放,其目的在於毀滅對象,或至少看起來具有這個意圖。這些目的尚未被自我采納;自我用反相作用和預防措施來奮力反對這種意圖,而這些意圖就保留在本我中。但是,超我的表現卻好像是說,自我應該為此負責,並且在懲罰這些破壞性意圖時,用它的嚴肅性表明,它們不但是由退行引起的偽裝,而且實際上用恨代替了愛。由於兩方麵都孤立無援,自我同樣徒勞地防禦凶惡的本我的煽動、防禦對實施懲罰的良心進行責備。但它至少成功地控製了這兩方麵的最殘忍的行動;第一個結果是沒完沒了的自我折磨,最後在它所能達到的範圍內對對象做係統的折磨。

它們用各種方法來對付個人機體內危險的死的本能的活動,其中一部分是通過和性成分的融合而被描繪成無害的,另一部分以攻擊的形式掉過頭來朝向外部世界,而在很大程度上它們無疑繼續暢行無阻地從事它們的內部工作。那麽,在抑鬱症中超我是怎樣成為死的本能的一個集結點的呢?

從本能控製觀和道德觀來看,或許可以說本我完全是非道德的,自我則力爭成為道德的,而超我則可能是超道德的,因此才能變得像本我那樣冷酷無情。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越是控製它對別人的攻擊性傾向,他在其自我理想中就越殘暴——也就是越有攻擊性。而日常的觀點對這種情況的看法則正好相反:自我理想所建立的標準似乎成為壓製攻擊性的動機。但是,我們前麵說過還有這樣一個事實,即一個人越控製它的攻擊性,它的自我理想對其自我的攻擊性傾向就越強烈。這就像是一種移置作用,一種向其自我的轉向,即便是普通正常的道德品行也有一種嚴厲限製、殘酷禁止的性質。的確,無情地實施懲罰的那個更高級的存在的概念正是從這裏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