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從認同作用相當複雜的聯係入手解決出現在神經症症狀的結構中的認同作用。我們假設,一個小女孩(此刻我們將要專門討論她)產生了與她母親同樣的痛苦症狀——例如,同樣令人苦惱的咳嗽。這種情況可能以各種方式出現。認同機製可能來自於俄狄浦斯情結;在這種情況下,它代表女孩取代她母親的敵意願望,該症狀表達了她對她父親的對象愛。在一種罪惡感的影響下,致使她替代母親的願望得以實現:“你想要成為你的母親,現在你成了——無論如何就關係到你的患病而言。”這就是癔症結構的完整機製。或者另一方麵,症狀可能與所愛的那個人的症狀是一樣的,例如,杜拉模仿她父親的咳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隻能這樣描述這一事態:認同機製替代對象選擇而出現,對象選擇被退行到認同機製。我們知道,認同是情緒聯係的最早而又最原始的形式;常常發生的是,在形成症狀的條件下,也就是存在退行以及潛意識機製占主導地位的地方,對象選擇就退行到認同作用——自我表現為對象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認同作用中,自我有時模仿他不愛的人,有時模仿他所愛的人。也必定使我們驚訝的是,在這兩種情況下,認同作用是部分的並且極端有限的,僅僅從作為它的對象的人那裏吸取單一的特性。
還有第三種特別經常並且重要的症狀形成的病例,在這種病例中,認同作用完全不考慮與被模仿的人的任何對象關係。例如,假設一寄宿學校的一個女生收到她暗暗愛著的一個人的來信,該信喚起了她的忌妒,於是她以癔症的發作對此做出反應。後來,她的知道此事的一個朋友——正如我們所說——通過心理感染作用也發作了癔症。這種機製就是以把自己置於同樣情境的可能性或願望為基礎的認同作用機製。其他的女孩也想有秘密的戀愛,在罪惡感的影響下,她們也在這一秘密戀愛過程中忍受著痛苦。如果認為她們采取這種症狀是出於同情,那是錯誤的。恰恰相反,同情僅僅出於認同作用。如下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這類感染或模仿發生在女子學校的朋友們之間預先存在的同情心顯得比通常還要少的情況下。一個人的自我在某一點上——在我們的例子中是在分享相似的情感上——感知到與另一人的自我有意義的類似性;正是在這一點上構成了認同作用,在致病情境的影響下,認同作用被移置到一個人的自我所產生的症狀上。這樣,這種以症狀表現出來的認同作用就成為在兩個不得不保持壓抑的自我之間有一致點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