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我們應提出,在自我的相反一端還有另一問題等著我們解決。實際上在精神分析工作中,一個很早的觀察已向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由於該問題頻繁發生,故而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了理解其重要價值的關鍵所在。就像你們所知,精神分析的整個理論,實際上都是建立在對抵抗的理解之上的。當我們試圖使病人的潛意識變為有意識時,病人就向我們表現出這種抵抗。該抵抗的客觀標誌是病人的聯想失敗或遠離所涉及的主題。通過這一事實——當他接近該主題時,會有種種痛苦的感情——他可能主觀上認識到抵抗的存在。但也可能沒有這最後的標誌。因此,我們對病人說,我們從他的行為中推知他處於一種抵抗狀態;病人則回答道,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點,隻是覺得他的聯想變得更加困難。這證明我們是對的;但在那種情境下,他的抵抗也是潛意識的,就像我們正在探討如何提升的壓抑是潛意識一樣。我們很早以前就應該提出這個問題:這種潛意識的抵抗來自心理的哪一部分?精神分析的初學者將準備馬上回答:當然,它是潛意識的抵抗。這是多麽模棱兩可而且無用的回答。假如它意味著抵抗產生於壓抑,我們必定反駁:當然不是!相反,我們寧願認為被壓抑的內容具有一種強大的向上衝的驅力,具有闖入意識的衝動。反抗僅是自我的一種表現,自我最初實行壓抑,並且現在又希望保持壓抑。這就是我們早年一直采取的觀點。現在因為我們已假定,自我中有一個特殊的職能即超我,它代表著各種約束和反對特性的要求,故而我們可說,壓抑是超我的工作,或者由超我親自實行壓抑,或者由自我依其命令實行壓抑,假如我們在精神分析中遇到的抵抗並未被病人意識到,這就意味著超我和自我在某些相當重要的情況中能夠無意識地活動;或者——這可能更重要——自我和超我的某些部分本身就是潛意識的。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考慮到這樣一個令人不快的發現:一方麵,自我(包括超我)不完全與意識相一致;另一方麵,壓抑也不完全與潛意識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