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能夠把基本本能的任何一個限定於心靈的某一範圍。但它們必定可見於它處。我們可以把初始的狀態描繪為:愛欲全部有效的能量存在於仍沒有分化的自我——本我之中,並用以抵消同時存在的破壞傾向。我們以後將把愛欲能量稱之為“力比多”(我們還沒有一個類似於“力比多”的術語來描述破壞本能的能量)。在後來的階段,我們追蹤力比多的變遷就要相對容易些,而追蹤這些破壞本能就要困難得多。
作為死的本能,當其內在地活動時,便保持著沉靜,隻有它轉向外部成為破壞本能,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能發生這個轉變,對保存個體似乎是必要的,肌肉器官即是用於這一目的。當超我形成的時候,大量的攻擊本能就被固著在自我的內部,起著自我破壞的作用。這是人類的健康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所麵臨的危害之一。壓製攻擊性,一般來說是對健康有害的,會引起疾病。常有這樣的事,一個勃然大怒的人,當其攻擊受阻時便轉向攻擊自身,進行自我破壞。他撕扯自己的頭發或揮拳捶打自己的臉,盡管他顯然更願以此來對付別人。無論處於什麽情況,總留有某些自我破壞,直到最後扼殺個體,除非個體的力比多被耗盡了,或者被固著於不利的方麵。因此,一般可以猜想到,個體是死於其內部衝突,而種族如果獲得了適應無法應付外部世界的變化,則會亡於它與外部世界的失敗的抗爭。
我們對力比多在本我和超我中的表現很難說出什麽來。我們知道的關於力比多的一切都與自我相聯係。起初,力比多的整個適用部分都蘊藏在自我中,我們稱這種狀態是純粹的、原始的自戀(narcissism)。這種純粹的、原始的自戀結束於自我開始將力比多貫注於對象觀念,開始把自戀的力比多轉變成對象的力比多。在整個一生中,自我都是個大貯存庫,力比多的貫注由此遣出、達於對象,而又一再地退回於此。這正像一個變形蟲在用它的偽足活動。隻是當一個人處在熱戀當中的時候,力比多的主要部分才轉移到對象上,對象才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自我。力比多在生活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它的流動性,這使它易於從一個對象轉向另一個對象。必然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力比多固著於特殊的對象,並常常持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