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精神分析能在此有所作為嗎?是的,當然可以。我希望能夠向你們表示,即使像這樣難以理解的病例,精神分析也可以有所發現,從而使初步的了解成為可能。首先,我想讓你們注意這難以理解的細節:患者自己招來了那封支持其妄想的匿名信,因為她前一天曾對那位狡詐的女仆說,如果她丈夫與一個女人私通,就會引起她的極大的痛苦。這樣,她最初使那位女仆產生了送匿名信的念頭。這樣,這種妄想獨立於這封匿名信而存在,它早已以害怕的形式存在於患者的自身——或以願望的形式。現在再讓我們看一下僅僅兩個小時的分析而發現的各種跡象。患者確實表現得很不合作,在她告訴我她病情的經過後,再問她一些更進一步的思想、觀念和記憶時,她說沒有發生什麽事,她已把一切都告訴我了。兩小時後,分析被迫中斷,因為她說她已經感覺良好,並且肯定這種病態的想法不會再發生了。當然她這樣說,一是出於抵抗,二是害怕進一步分析。然而,在這兩個小時的分析中,她曾說過幾句話,使我們不僅有可能,而且確實也很有必要做出一種特殊的解釋;這種解釋揭示了她的妒忌妄想的根源。原來她對那位勸她到我這裏診斷的女婿情有獨鍾。當然,她自己一點也不知道,或許隻知道很少一點這種愛。處於這樣一種家庭關係之中,她的迷戀易於被表現為無害的慈愛所隱藏。根據我們各方麵的經驗,不難使我們推斷出這位53歲的好太太、好母親的心理。這種愛,是怪異的、不可能的,不可能出現於意識之中,但它仍然存在,即使它處於潛意識之中,它仍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壓力。這種壓力既已產生,就必須尋求解脫,而最容易的解除法就是通常造成忌妒的移置作用的機製。如果不僅她這位老婦人與一位年輕的男子相愛,而且她的丈夫也與一位年輕女子私通,那麽她就可以為自己的不忠實尋求到良心上的解脫。所以她對丈夫不忠實的幻想乃是對自己病痛傷痕的一種安慰。她自己的愛,她並未意識到,但由於妄想給她提供了種種便利,她的私愛在妄想中的“反影”(mirror—reflection)便成為使其煩惱的意識和妄想。任何對它的指責當然都無效,因為這些指責隻指向這種反影,而不是針對那強有力的、而且深藏於潛意識之中的原物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