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讀誤來說,我們遇到的心理情境與口誤或筆誤的顯然不同。這裏兩個相互競爭的目的有一個被感覺刺激所取代,並且或許因此具有較少的韌性。人們所讀的材料不是他本人的心理生活的產物,這和他要寫的東西是不同的。所以就大多數例子來說,讀誤由完全的替代組成。人們由另一個字代替要讀的那個字,在原文和誤讀的東西之間不必有任何聯係,隻依賴於字形相同的規則。這組中最好的例子是利希騰貝格用“Agamemnon”代替“angenommen”。如果我們要想發現產生這種讀誤的幹擾目的,我們必須把已錯讀的原文整個拋開,並且我們可以用下麵兩個問題作為分析探索的出發點:(1)對讀誤(misreading)的結果進行聯想時,首先想到的是什麽?(2)讀誤是在什麽情況之下發生的?有時對後者的了解就足以用來解釋讀誤。例如,某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遊覽,在他急著要小便時,看到一個房子的二層樓上有寫著“Closet—House”(廁所)的牌子。他正懷疑著這牌子為什麽掛得那麽高時,才發現這個字原來寫的是“Corset—House”。在其他例子中,如果原文和讀誤在內容上沒有關係,就必須加以徹底的分析,但如果沒有精神分析技術的實踐,如果沒有對精神分析技術的信任,這是無法做到的。然而,對讀誤的解釋並不如此困難。像在Agamemnon例子中,由它所替代的字不難推測引起幹擾的思路。又如,在這次戰爭中,我們常常聽到城鎮和將軍的名字以及軍事術語,所以一看到相似的字,便往往誤讀為某城鎮、某將軍的名字或軍事術語。每當有趣的、與我們有關的東西替代了那些陌生的和尚無興趣的東西,[早先]思想的後像(after—images)擾亂了新的知覺。
對於讀誤,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其中所讀的原文本身可引起幹擾的目的,將原文改為相反的字樣。如果我們要讀的東西是我們所不希望讀的,那麽分析將會使我們相信反對我們所讀的東西的強烈願望應對改變它承擔責任。